校区要闻
哈工大(深圳)“时光胶囊”落成:致未来,许下一个15年的约定
发布时间:2020-07-10 20:17:54 9635

【哈工大(深圳)宣】(李晓慧 /文 党委宣传部/图)如果“穿越”时光,你会对未来说些什么?7月10日,哈工大(深圳)时光胶囊落成仪式在主楼前大草坪举行,一份致未来的“时光礼物”被放入装置中封存,哈工大(深圳)师生、校友共同见证,并许下一个约定:15年后再启封!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哈工大(深圳)副校长姚英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工会工作负责人张敏,校长助理梁大鹏、魏军,哈工大(深圳)校友、2007届材料学科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振英,哈工大(深圳)校友、2014届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深圳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邱纯鑫,给2035年的哈工大(深圳)写下“一封家书”的师生,以及各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共同出席活动。

落成仪式上,吴德林代表全校师生,将一件件精心挑选的礼物装入“时光胶囊”,移交给学生代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毛俊恒,将其嵌入装置。“时光胶囊”在大家的注目礼中进行了封存。

装入“时光胶囊”的,包括一份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一件哈工大百年校庆纪念品,一本广大师生、校友写给2035年的“家书”。它们将满载着希望与寄托,穿越时空,送抵15年后哈工大(深圳)人的手中。

甄良在致辞中解读了“时光胶囊”所承载的美好内涵,“时光胶囊”的底座是一本翻开的书,寓意着哈工大(深圳)是传授知识的高等学府,书页上雕刻着《大学》节选,寓意着学校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书本托起的是一颗钻石,钻石意味着珍贵、永恒、持久,寓意着学校是通过知识、通过文化孕育,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

甄良说,钻石还蕴含着一种蜕变的过程。钻石的组成元素就是碳,碳是非常普通与常见的。一如尚未成才还在求学的学生,只有经过严酷环境的洗礼、苛刻条件的重压、极高温度的炙烤,普普通通的碳才能变成珍贵、坚硬、永恒、持久的钻石。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不要惧怕严酷的环境,不要惧怕苛刻的条件,不要惧怕痛苦的磨砺,要把这些当作成才必须经受的过程,当作百炼成钢的熔炉。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初心、始终乐观向上、始终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质的蜕变,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国家需要的珍贵的人才,你的名字、你的贡献也会像钻石一样在国家的历史上永久地流传下去。“有句广告词叫做‘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对哈工大(深圳)师生来说,可以改成‘历史很久远,贡献永流传’。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活下去,但你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的贡献却可以永远地流传下去。祝愿我们每一位哈工大人的事业和贡献像钻石一样恒久流传。”

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是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深圳将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哈工大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未来的15年,是哈工大百年新起点的15年,是为哈工大第二个百年奠基的15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刚起步的15年。“届时,哈工大(深圳)的发展规划能不能落实?我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我们为哈工大的新百年增添了多少增量?我们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一切都将在15年后‘时光胶囊’开启时揭晓,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甄良鼓励全校师生只争朝夕、奋斗当下。

从2020年到2035年,“时光胶囊”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哈工大(深圳)的当下和未来。15年,听起来很长、过起来很快,如白驹过隙、瞬间即至。让我们今天约定:15年后再相聚,共同见证“时间胶囊”的启封,共同见证我们梦想的实现、共同见证我们奋斗的成果、共同见证我们为学校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1.jpg

吴德林将纪念物装入“时光胶囊”

2.jpg

吴德林将“时光胶囊”移交给学生代表

3.jpg

甄良致辞

4.jpg

姚英学主持

5.jpg

师生、校友共同见证

6.jpg

6.jpg

学生代表将“时光胶囊”嵌入装置

7.jpg

“时光胶囊”封存

8.jpg

合影留念

10.jpg

10.jpg

12.jpg

师生在现场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