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宣】(陈晓敏、陈亦心/文,陈晓敏/图)2025年5月1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郑纬民教授应邀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这场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学术讲座赢得了现场师生的连连点赞。
讲座由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廖清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李兵教授及师生代表18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开始前,李兵副校长对郑纬民院士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郑纬民院士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深厚的学术造诣。
郑纬民院士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AI大模型呈现从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的趋势,并且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价值,如AI + 金融提升企业财务异常识别准确率,AI + 医疗缩短药物研发周期等。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周期的五个环节,即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微调、模型推理,对算力和存储产生了爆发式需求,现有技术在应对这些需求时面临诸多挑战,如海量小文件存储难题、数据预处理开销大、模型训练硬件出错概率高及推理对稳定算力的需求等。
郑院士进一步强调,要改变国产大模型生态系统不佳的状况,需构建类CUDA系统并做好10个核心基础软件。同时,企业若想利用AI大模型,需要找出自身根本性问题,具备高度相关的高质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基础大模型进行微调。
郑院士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上的研究与实践,介绍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存储方面,提出解耦合的目录树存储,研发出SuperFS文件系统,在国产超算上蝉联IO500全球第一;在数据处理上,开发以数据为中心的诸葛弩大数据处理引擎,在大模型数据预处理中加速效果显著。还主持研制了国产智算系统核心基础软件“八卦炉”,在神威平台成功扩展,支撑多个大模型训练任务和AI for Science应用程序,并且在多个国产芯片的智算集群中实现大模型训练加速、移植优化和高吞吐推理。
现场气氛热烈,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与郑纬民院士积极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将郑院士的先进理念与宝贵经验融入到自身的科研和学习中。(审核 廖清)
【嘉宾介绍】
郑纬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
李兵副校长致辞
现场照片
现场合照
(初审 :张霆廷 复审:曹罡 终审:田佳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