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三人行 · 优秀博士后 | 宋昭:与“水”结缘,破解“控污”密码
发布时间:2024-05-17 19:50:32 5727

【哈工大(深圳)宣】(李晓慧 林菁/文 受访者/供图)从儿时对青山绿水的向往,到长大后立志考入哈工大学习环境工程;从海外留学深造,到回归母校怀抱,投身水污染治理,宋昭与水的缘分一直延续着。

她聚焦于对水体中低浓度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在水生态领域执着地探索着。今天,让我们走近哈工大(深圳)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2023年度“深圳市优秀博士后”宋昭。

微信图片_20240517195201.jpg

一个西北女孩的“水”情缘

作为在西北干旱地区出生长大的孩子,宋昭从小就对水资源的珍贵有着切身体会。长大后,她逐渐认识到,水资源、经济发展需求和对自然水体的保护,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张环环相扣的复杂“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高效、廉价的水处理技术则是缓解水资源匮乏的关键。

抱着这样的认识,高考结束后,宋昭毅然报考了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顺利完成了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积累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博士期间,她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与二茂铁材料的分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启了对“水世界”的探索。在那段求索的时光里,她留下了一串踏实的科研“足迹”,以一作身份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

2.jpg

在海外深造期间,宋昭也在关注着国内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她曾经所在的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汇聚着国内顶尖的水生态治理团队,承担着许多重大工程的科研攻关任务。怀揣着对母校的感恩和期待,宋昭希望自己学成归国后,能尽快“回归”哈工大环境工程学科“科研战队”,为解决国内水生态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博士毕业后,她来到哈工大(深圳),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团队,与合作导师陈以頔副教授一起,开展水污染物控制与电化学机理与应用研究。

3.jpg

以一份执着守护“清流”

“十四五”期间,国家对环境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导师指导下,宋昭将双酚A(BPA)等新污染物纳入研究对象范围,并将生物炭等新材料应用于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这不仅拓宽了自身研究领域,也让技术发展有机会服务于更多的场景。

在研究中,宋昭对水体中低浓度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拓展出了新的研究空间,并通过机理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这项技术攻关充满挑战性,期间多次遭遇瓶颈期。但是,她总是庆幸自己身处一个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导师常常教导大家要做从0到1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追随前人的步伐;团队成员们也总是有着各种“奇思妙想”,相互提供着“科研灵感”。

“回想起来,我身边的前辈在科研中都坚持亲力亲为,对每一个小细节都追求尽善尽美。这让我也不断地给自己打气,科研路漫漫,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技术的实际应用,不如静下心、沉住气,学会去享受过程。”她这样说。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导师和团队的帮助下,宋昭的研究渐入佳境。入站后,她先后在行业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以及广东省、深圳市人才资助和项目基金支持等若干项,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我在水生态方面的探索脚步不会停下。”宋昭说,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就是她对自己博士后生涯的最佳概括,也是今后科研路上的座右铭。

出站后,宋昭将继续为“一汪清流”而奋斗。她说,虽然今后会面对更多维度的要求,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她相信自己会是一名合格的“多边形战士”,心怀儿时的美好夙愿,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路。

4.jpg


生活是一个漫长的好坏相抵的过程,渐入佳境是我对未来最美好的祝愿。愿从事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在奔赴未来的路上,都有生生不息的热爱!

  ——宋昭与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