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哈工大(深圳)新生以家国情怀点亮奋斗之志
发布时间:2023-09-11 10:24:06 1499


55d4ddc1912241a19f176f10184d0768.jpg

“哈工大学子!我们的口号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2023年秋季学期,哈工大(深圳)本科新生在军训期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铿锵有力的青年之声燃爆全网,收获了超过两千万人次的关注。

在哈工大(深圳)2023级本科生开课的第一周,行走在教学楼里,记者看到同学们坐姿挺拔、目光如炬,元气满满地奔赴学习新征程。

从军训时响彻云霄的口号,到开课后斗志不减的状态,哈工大(深圳)新生的奋斗之志尽显新时代青年的朝气与锐气,而这份奋斗之志背后的“精神密码”,就是哈工大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小姚同学来自革命圣地延安,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他和家人们来到学校的综合展馆,在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的百年发展史。“我深受震撼,将把家乡的延安精神与哈工大精神相融合,在大学生活中奋发作为、追求卓越。” 他说。

哈工大(深圳)综合展馆,坐落于学校主楼,是展现哈工大精神与哈工大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现深圳精神与哈工大(深圳)办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在迎新季,学校专门安排了讲解志愿者轮流值班,让新生将“家国情怀”装入“入学行囊”。

迎新期间,漫步在哈工大(深圳)校园内,道路两旁满是清晰醒目的指示牌,鲜艳的横幅迎风飘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爱国、求是、团结、奋进”……这些哈工大元素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新生们的身上。

基础学部的小朱同学在入学教育的班会中,被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故事深深吸引。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朝气蓬勃的青年,满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忱,从祖国各地奔赴哈工大。他们扎根边疆,不畏艰难,建立起一批新学科,创办了一批新专业,当时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历史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如今,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哈工大学子,在入学之初就在新生们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

在深圳办学以来,学校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超过1000项、超过60%的历届毕业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校友创办的企业中80%以上位于深圳……一组服务深圳“双区”建设的数据榜单同样令新生们振奋不已。哈工大(深圳)依托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借力深圳大学城学科融合、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为国家不断输送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许多新生来到深圳后,第一时间前往莲花山公园等地“打卡”,感悟深圳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哈工大(深圳)各学院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光熙精神、新时代深圳精神……同学们在开启专业学习之前,汲取了满满的思想力量。

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工大(深圳)校长黄玉东,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等校领导在走访看望新生时表示,“哈工大人”从这一刻就成为了相伴大家一生的标签,希望新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深厚底蕴与深圳市的创新优势,在新的人生征途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成长成为可堪重任的国之栋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哈工大(深圳)微纳光子学团队今年荣获了广东省青年最高荣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团队领头人宋清海教授在与新生见面时说,超构表面是实现超薄、超轻、低能耗和多维复用的平面光电器件的理想载体,对我国未来的智能物联网技术、集成光电子器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支撑顶天“硬核科技”的,是立地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份不竭的精神动力。像宋老师一样,在学校开课第一周,师生的“初见”时分,哈工大(深圳)许多老师都激励同学们“做学问先做人”,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全新的学习生活之中。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我是新百年哈工大人,我将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矢志爱国奋斗,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无论是军训时的响亮口号,还是开学典礼上的铮铮誓言,哈工大(深圳)新生以家国情怀点亮奋斗之志,在投身强国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王子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