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金淑芳、李晓慧、丁一平/文、图)5月22-24日,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党委书记张淑娣率队到深圳校区调研。两个校区围绕落实哈工大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拓展校区之间的合作,推动一校三区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哈工大(威海)副校长姜永远,学校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研究生处、国际合作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副校长姚英学,工会工作负责人张敏,校长助理马广富、梁大鹏、魏军,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部、科学技术处、国际事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并座谈。
座谈会上,吴德林代表深圳校区对威海校区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深圳校区、威海校区都是哈工大跨省异地办学的校区,威海校区在发展规划、本科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做法,此行是为深圳校区“传经送宝”。吴德林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和哈工大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哈工大一校三区融合发展的格局中,校区之间的交流要更加频繁,合作要更加深入,在融合发展中形成更大合力,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谱新篇。
徐晓飞在座谈中说,从今年4月深圳校区党政考察团到威海校区调研起,两校区正式开启了在哈工大一校三区总体发展框架下开展深入交流合作的新时代。他用四个字总结了此次调研的成果:一是“亲”,进一步加强了校区间的联系,夯实了双方的感情基础;二是“新”,通过实地走访,对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校区的建设发展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三是“高”,深圳校区的学术团队搭建起点高,学科建设特色鲜明,实力雄厚,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必将迅速提升办学水平,进而打造高质量教育;四是“深”,深圳校区的学科布局立意深远,体现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必将给校区的发展持续带来活力。同时,他对两校区下一步合作发展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行”,希望两校区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哈工大新百年卓越发展的总的发展框架下,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探索建立校区间协同工作常态化机制,在人才培养、大海洋学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国际化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二是“帮”,希望两校区在哈工大“五个统一”的指导下,相帮相扶,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共铸辉煌。
张淑娣表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深圳校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调研中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深圳校区“深圳基因+哈工大精神”的独特气质。本次调研是威海、深圳两个校区合作交流再深化、再推进的一次具体行动,两个校区之间存在着很多合作点,有很大的互学互鉴空间,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校区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共同提高,共同为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发展建设贡献增量。
姚英学从深圳校区发展历程、党建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国际合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
座谈中,双方还就校区规划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考察团成员还与深圳校区对口部门在分会场开展了小组研讨,分别就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教学教务、国际合作等工作展开交流。
座谈会现场
参观实验室和智慧教室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