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术讲座: 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概念及模型
发布时间:2023-08-21 06:55:46 25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术讲座

演讲人Speaker:洪友士研究员

题目Title: 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概念及模型

时间Date:2023年8月21日       Time:9:30—10:30

地点Venue:H栋301室

内容摘要Abstract: 

关于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 我们提出了裂纹萌生特征区及特征参数的概念, 并提出了 “大数往复挤压 (Numerous Cyclic Pressing (NCP))” 模型揭示裂纹萌生特征区形成机理, 这些结果推动了超高周疲劳领域的新发展。近年, 一方面,关于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过程与机理有若干新结果;另一方面, 有几个重要问题受到特别关注, 包括: (1) 微结构细化并演化为纳米晶层的裂纹萌生特征区是发生在裂纹形成之前或之后? (2) 特征区的形成与加载应力比的关系? (3) 特征区纳米晶层的厚度、连续性和微结构细化程度? (4) 特征区的形成是否需要真空环境? (5) 裂纹萌生特征区概念及其模型有哪些启示? (6) 不同高强合金和不同加载方式的特征区有哪些新的形态?本报告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与回答。

 

个人简介(About the speaker):

洪友士,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期刊 Fatigue Fract Eng Mater Struct (FFEMS)主编,1998-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研究领域为疲劳与断裂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结构力学。获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度中国力学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年度Wöhler奖(Wöhler Medal,ESIS(欧洲结构完整性学会)。2017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近年来,关于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机理的新结果推动了超高周疲劳领域的新发展,受邀在第13届(2022+1)和第12届(2018)国际疲劳学术大会、在第23届(2022)、第22届(2018)和第21届(2016)欧洲断裂学术大会、在第7届国际超高周疲劳学术大会(2017)等,作大会特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