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深晚报道:哈工大(深圳)师生将建筑设计课搬进传统民居
发布时间:2020-04-15 14:59:02 4011

去年,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的两位老师余磊、马航将改造福建土楼的课程与实践训练体系进行总结,其成果《面向实施的传统民居建筑改造技术与方法——城市与建筑设计专题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荣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年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00415150306.jpg

▲位于福建漳州平和县的土楼民居。

在福建土楼中 " 真题假做 "

建筑学院副教授余磊曾在建筑领域有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她认为,建筑不是 " 空中楼阁 ",要带学生们去认识社会、认识需求,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学院教授马航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她认为建筑专业在本科阶段主要侧重于传授基本技能方法,而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则需要教会学生处理 " 复杂 " 的现实问题。两位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她们决定与设计机构合作,选择一些具有社会现实问题的项目,让学生们在工程实践中 " 真题假做 ",了解社会需要,掌握时代动脉。

2014 年起,两位老师带着 34 位研究生走进了福建漳州平和县,分组对 7 座传统土楼民居进行规划设计。在学习和实操中,师生们虽然遇到不少难点,也坚持一一克服。" 每当思路打结,老师就会让我们站在大树下感受土楼,在一寸寸的实地测量中熟悉土楼,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寻找答案,在与校外导师的请教中获取思路。这段沉浸式的设计体验,对我日后的工作极具启发性。" 张鹏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2013 级硕士生,目前在深圳市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

哈工大下足力气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坚持将 " 全程育人 "、" 授人以渔 " 的教学理念一以贯之,学生们的设计成果也逐渐折射出课程体系创新带来的效果。

在改建福建土楼的课题中,一位学生思维很 " 跳脱 ",从对每一座土楼本身的设计中抽离出来,将十多座沿河分布的土楼 " 整体打包 ",连成了一条旅游线路,还为每座土楼挖掘出一个旅游亮点。余磊表示,这样的方案令人欣喜,说明学生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建筑物本身,而是从建筑设计出发,从经济、产业角度给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课程实践,很多同学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统筹能力、领导能力和综合处理事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锻炼。

据悉,目前哈工大(深圳)下足力度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本科、研究生的课程改革都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很多课程创新进入了 " 快跑 " 阶段。" 目前这套课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许多环节仍需优化,下一步我们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做课程创新,让建筑学设计课堂更立体、更生动。" 该校老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