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李晓慧/文 航天科技研究院/图)12月14日,第一届海量光学遥感卫星数据智能处理算法大赛颁奖典礼在哈工大(深圳)举行。经过严谨、公开、公正的比赛和评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Long March-Team 团队折桂,斩获“目标智能检测识别”组特等奖,航天工程大学智胜太空团队摘得“海量遥感数据自主开发应用”组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曹喜滨,深圳市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潘伟旗,科技创新局集成创新办公室主任宋玮,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办公室主任唐波,航天工程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朴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元金信(大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见证。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主持颁奖典礼。
本届海量光学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算法大赛瞄准在轨应用,旨在推动海量光学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首届大赛在赛制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以更好满足遥感卫星智能处理领域对人才和算法的挖掘培养。
为深圳航天产业布局搭建平台
本届赛事得到了国防科技创新局、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深圳市委军民融合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唐波表示,首届赛事涵盖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创业公司的赛队,未来希望能有更多内核团队加盟,凝聚更多力量,挖掘出更多算法领域的潜力股。
深圳在过去十年走过了“互联网+”时代,未来十年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微小卫星等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算法和人工智能具有广阔的前景,潘伟旗在点评中这样说。
曹喜滨院士在发言中感慨不已。他表示,航空航天产业正从“高大上”进入到“接地气”的应用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遥感卫星领域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卡脖子”技术难关,需要凝聚力量,持续创新。深圳过去是遥感大数据代工厂,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有望成为全球遥感大数据处理中心。未来,希望大赛能更加开放包容,聚集更多来自民间领域的算法精英,共同推动遥感卫星智能处理升级,将更多的“智慧大脑”装到卫星上,推进国产芯片应用开发,携手助推深圳航空航天事业加速发展。
参赛选手对“首届”好感度超高
在颁奖典礼的优秀作品展示环节,多支赛队展开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重温作品诞生的过程,切磋算法,讨论难题,畅谈心得,就比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国产芯片的使用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见解。
本届大赛首次全面采用国产化自动可控的芯片寒武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qzn_lab团队代表在展示中说,寒武纪是性能非常出色的国产专用AI芯片,速度之快超出预期,希望未来能联合寒武纪打磨面向国产化芯片的全流程体系化工具链。
在谈及参赛感受时,各个赛队的成员一致为主办方点赞,表示大赛虽是首届举办,但对赛制设计、比赛内容做了极其精心、合理、科学的安排,且服务到位,让比赛过程本身就很“享受”,收获颇丰。
与会嘉宾对本届赛事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纷纷表示本届大赛所采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提高了赛事效率;全程采用智能评分系统打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干扰;邀请深圳公证处对决赛结果进行公证,确保了赛事的公平公正,办赛经验非常值得推广。
历时半年的赛程既是一场竞技,也是各代表队携手共进的学习探索过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Long March-Team 团队代表田少卿对整个赛程开放务实、互帮互助的氛围印象深刻。他表示,无论是在苏州的集训期间,还是在对寒武纪运行环境的熟悉过程中,包括在每次比赛后,大家都在聊天中都分享了自己采用的算法、标注数据的细节和提交中遇到的问题等。对于一些赛队在寒武纪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积极想办法解决,最终所有的赛队都顺利参赛。
“本届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结识了很多朋友,还能为我国的海量遥感卫星数据智能处理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田少卿说。
重量级专家共同推进开放式创新
颁奖典礼上,重量级嘉宾轮番做出精彩点评,智慧观点火花碰撞,现场俨然“变身”为一场气氛浓厚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虽如同“华山论剑”,持多元观点,但一致认为大赛对推动国产芯片的应用推广,对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潘伟旗从“产业化布局”,重大项目“渠道建设”等方面做了发言。他指出,大赛针对目前遥感卫星海量数据智能处理展开快速攻关,提供了解决办法,让星上智能数据处理成为现实,对国产芯片的应用也提供了很多思路,对其后续开发有极大推动作用。此类大赛的举办对深圳市卫星遥感产业化布局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各承办企业的专家代表普遍认为,科技发展需要更多民间力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边凤梅在点评中表示,大赛为各种背景的研究团队搭建了交流平台,提升了遥感卫星事业的影响力。赛事成果不仅助力遥感卫星数据智能处理升级,还为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为国产芯片生态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同时,专家们也提出建议,算法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创新永远在路上,研究者们还需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附:获奖名单
颁奖典礼现场
甄良主持颁奖典礼
曹喜滨院士宣布获奖名单
为获奖选手颁奖
深圳市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潘伟旗讲话
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办公室主任唐波讲话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边凤梅点评
深圳公证处公证员全程监督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