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首探瓷韵
7 月 16 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德化陶瓷博物馆,系统学习德化白瓷的历史演进轨迹。
馆内展品按时间线展开,展现了德化陶瓷的发展长卷:从新石器时代用于日常炊饮的粗陶,到宋元时期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的外销瓷,再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的“象牙白”瓷塑,直至当代融入多元艺术理念的创新作品。
这一路的展品变迁,清晰展现出白瓷作为“文化载体”的发展演进,也印证了德化从“陶瓷产地”到“世界瓷都” 的发展历程。
实践队队员在多件珍品前驻足良久。比如一件明代白瓷观音像,胎质细腻如脂,衣纹流转自然,即便历经数百年,仍能从温润的釉色中感受到工匠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博物馆里跨越时空的作品,让队员们直观体会到 “千年瓷都” 的底蕴 —— 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每一道釉色都藏着时代的印记。实践队队员表示,博物馆的走访让大家对德化白瓷的发展脉络有了全景式认知,也为后续深入调研奠定了基础。
02.体悟匠心
7 月 16 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太平宫窑遗址,实地调研这座 “世界现存最古老柴烧龙窑” 的保护与活化现状。
古龙窑依山而建,窑身如长龙卧坡,砖缝间留存的炭痕与窑汗,无声诉说着千年窑火的过往印记。
实践队队员在此学习了陶瓷制作技艺。坐在拉坯机前,当陶土在旋转中逐渐成型时,大家才发现这项工艺的门道:手掌需保持稳定力度,指尖要精准控制坯体形状,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坯体歪斜或断裂。“原以为是‘捏泥巴’的简单操作,实际要在力量与平衡中找到精准的支点。”
队员们坦言,短短几十分钟的体验,让大家对 “匠人” 二字有了真切理解 —— 那些规整的瓷坯背后,是无数次练习积累的手感与耐心。这种对 “精准” 与 “专注” 的追求,与哈工大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也让同学们中对 “工匠精神” 的理解更加具体。
03.触摸活力
7 月 16 日晚上,实践队前往陶瓷艺术城。 作为德化陶瓷文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这里汇聚了众多陶瓷品牌、文创店铺和大师工作室,是白瓷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生动呈现,更藏着德化匠人最本真的热情。
漫步在陶瓷艺术城,各式白瓷作品琳琅满目:传统风格的茶具釉色温润,文创摆件设计精巧,大师工作室的艺术品则透着艺术张力。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匠人——他们热情的接待不带刻意,就像招待街坊邻居一样自然,让队员们在了解白瓷的同时,更感受到这片土地对文化事业的热情。
交流中得知,艺术城不仅是销售市场,更是匠人交流、文化传播的平台:本地匠人在这里展示新作,游客能近距离接触。“来到这里,才明白德化白瓷能传下来,不只是靠工艺,更靠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 实践队队员说道,陶瓷艺术城的走访,让我们看到了白瓷在当代市场的活力,更记住了德化匠人那份 “把文化传承当自家事” 的淳朴与热忱。
04.见证创新
7 月 17 日上午,实践队走进顺美陶瓷文化世界,重点调研这家现代陶瓷企业的生产创新与市场运营。
在生产车间,团队完整观摩了白瓷从原料到成品的现代化流程:陶土经自动化设备冲压、过滤后,进入标准化注浆环节;烧制环节采用分段式窑炉,通过“预热区”“高温区”“冷却区”的设计,保证陶瓷烧制后的优良品质。负责人介绍,这样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体系,能够提高白瓷的质量和产量,以保障日常订单的高效交付。
展厅则展现了顺美丰富的产品线,既有面向大众消费的平价餐具,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也有针对礼品市场的高端套装,突出工艺与设计感;还有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创系列。不同品类对应不同的销售场景,从线下商超到线上电商,从全国分销到海外销售,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市场网络。工作人员的讲解让队员们明白,传统工艺要在当代立足,既要守住品质根本,也要看懂市场需求。
05.实践感悟
实践队队员表示,顺美之行让大家看到:现代陶瓷企业的发展,是 “生产有技术、产品有定位、市场有渠道” 的结合 —— 用现代化生产保障供给,用精准定位对接需求,这正是传统产业在当代市场保持活力的关键。
“作为福建籍学生,如此系统地了解家乡的又一个‘文化标识’,既自豪又感慨。” 队员们分享道。此次社会实践调研让团队深刻认识到:德化白瓷的价值,不仅在于 “白如玉、润如玉” 的工艺之美,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基因 —— 从古代匠人 “以瓷载道”,到当代从业者 “以瓷兴业”,传承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技艺,而是 “精益求精、守正创新” 的精神内核。
实践队基于此次实践,创作了《对“白”》《千年窑火,薪传不息》等短视频作品,结合专业知识设计了《白瓷之旅》网页,介绍德化白瓷制作技艺、非遗手作的步骤,推荐德化白瓷特色旅游线路。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德化白瓷,了解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接下来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结合工科专业所长,为 “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陶瓷文创年轻化设计” 等议题提出青年建议。未来将持续关注德化白瓷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传统工艺 “走出博物馆、走进生活场”,让千年瓷韵在当代焕发新活力,这也是社会实践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此次德化之行,是一次 “文化寻根” 的社会实践之旅,更是一次 “精神补钙” 的成长之旅。“釉见青春”实践队在白瓷的 “历史传承 — 工艺坚守 — 当代创新” 中,既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明晰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既要做传统技艺的 “守护者”,更要做文化创新的 “践行者”,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图文丨哈工大(深圳)釉见青春实践队
排版丨哈工大(深圳)许鑫泓
指导老师 | 哈工大(深圳)刘 伟
初审 | 辛欣
复审 | 曹罡
终审 | 田佳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