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晶报:宣讲团走进哈工大(深圳),呼唤更多“八百壮士”
发布时间:2019-11-29 11:07:40 4013

11月22日,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团在哈工大(深圳)首次开讲,6位宣讲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一代代哈工大“八百壮士”扎根边疆、爱国奋斗,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教书育人故事和爱国奋斗情怀,为深圳校区的师生们描绘了“八百壮士群英谱”,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们。“八百壮士”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原来,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青年从祖国各地奔赴东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历史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

微信图片_20191129105903.jpg

宣讲会上,哈工大航天学院王雨三教授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楷模、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马祖光院士一生追求激光科学、治学严谨、严格培养学生的感人故事;电信学院副教授李杨讲述了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以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铸就强国梦想,四十年刻苦攻关逐梦雷达创新,扎根边疆开创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之路的感人历程;航天学院甄玉宝教授通过“功夫”“铁规”“丰碑”“大爱”4个主题词与现场学子分享了哈工大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择一事终一生”的故事……

在哈工大本硕博连读的冷晓琨,虽为“90后”,但已经成长为顶尖机器人公司的董事长,带着他的机器人登过央视春晚和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他表示:“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资本的追逐、成功的诱惑,但是我们不能迷失于眼前的那点繁华。‘八百壮士’的精神时刻提醒着我,必须勇于担当。”    

微信图片_20191129110214.jpg

哈工大(深圳)材料学院大四学生聂宁愿表示,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马祖光院士为了给国家节省经费,在国外求学期间吃了150斤挂面的细节。他说:“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爱国的初衷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是不会变的。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处在深圳这样一个开拓进取的城市,我们更要为‘八百壮士’精神赋予新的意义,为科技强国竭尽全力。”   

微信图片_20191129110423.jpg

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指出,深圳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在深圳的一个校区,哈工大(深圳)责无旁贷地要肩负着推进深圳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责任。学习好、传承好、践行好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也有利于让年轻的海归教师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