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晶报:空间经济学创始人做客哈工大(深圳),称深圳的发展让人震撼
发布时间:2019-11-20 10:58:58 3519

“巴别塔”是天意的惩罚还是塞翁失马?“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句古老谚语之后,蕴藏着怎样的经济学原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全新的空间格局?

11月19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上,国际著名空间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听众的深入思考。当天,他被聘任为哈工大(深圳)空间经济学特聘教授。

微信图片_20191120105943.jpg

藤田昌久是全球著名的经济学家、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位主要开拓者之一,日本学士院院士、京都大学特聘教授,所著《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与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克鲁格曼等合著)、《集聚经济学》(与雅克·惕斯)等著作在新经济地理学领域带有开拓性,成为经济学畅销书。在主旨演讲中,他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定义入手,结合翔实的数据和史料,剖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产生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191120105946.jpg

他认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区域的经济繁荣,已经充分证明了多样化引领合作的必要性。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

“未来,全球性的合作必不可少,因为多样性是创新的基础。我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未来实现全球的和平合作,建立起国际性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推动21世纪的全球文化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120110023.jpg

在论坛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分别围绕“长三角与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经济系统和学术研究的影响”等主题做了报告。

微信图片_20191120110045.jpg

在藤田昌久参观了深圳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后感叹到:“我在深圳看到了很多无人机飞行的壮观景象,很感慨,这在日本是不可能看到的。如果说之前日本可以做深圳的榜样,那么现在,日本需要向深圳学习的东西很多。”藤田昌久教授表示,虽然他来深圳的时间很短,但这座创新城市带给他太多震撼。

“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大多是外来人口,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这种多元、互补的区域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深圳开放、宽容,这也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我认为,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深圳完全可以成为创新中心。人们常常把深圳比作‘中国的硅谷’,我认为深圳和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

微信图片_20191120110106.jpg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对“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谈及深圳未来的发展之路时,藤田昌久和赵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才。藤田昌久认为,未来智能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智慧,这是创新的基石,深圳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微信图片_20191120110133.jpg

而赵伟则认为,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我相信这会引起区域之间的人才竞争。现在的地区之间,已从原来的传统的产业竞争变成城市竞争。城市必须更宜居宜业,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对于深圳提升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