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黄中走进思政课堂,勉励新生以青春之笔谱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30 11:00:46 1097

【哈工大(深圳)宣】(谢梁晖 文/图)9月28日,哈工大深圳校区党委书记黄中走进2025级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以《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历程与启示》为题讲授思政课,带领新生“穿越”时空,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之路与蝶变故事,勉励大家从中汲取成长养料,弘扬哈工大精神与新时代深圳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这片创新沃土谱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871A9985.jpg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课程从两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开始。在动人心弦的歌词与悠扬婉转的旋律中,黄中向同学们提出了“时代之问”:深圳取得“发展奇迹”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你从深圳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迪?哈工大学子如何发扬市校合作办学优势,书写更精彩的青春答卷……

871A0017.jpg

带着这些问题,黄中从“统一思想”“敢闯敢试”“把准方向”三部曲,带领同学们走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索之旅。他对同学们说,彼时的中国计划经济效率低下,经济持续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拉大,要实现突破,改革势在必行,而深圳成为了合适的“试验场”。

蛇口改革开放“第一炮”、土地住房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外汇改革、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黄中向同学们细数了深圳闯出的众多国内首次、首创和率先。他说,特区成立之初,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城市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深圳的这些“第一”,背后是制度创新的探索与观念壁垒的打破,深圳成功的首要原因,正是敢闯敢试。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深圳在发展过程中较早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发展之路。黄中说,深圳始终坚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人才事业、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为深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圳持续向新发展的根与魂,正是改革创新。

“就在几个月前,深圳发展又迎来了重大利好!”黄中说,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这为校区奋力驶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带来了新动能,也为同学们干事创业提供了新平台。校区将积极投身深圳改革发展浪潮,努力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携手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一批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更多哈工大智慧与力量。

“深圳的发展历程,与哈工大百年来许党报国的发展史,有着相同的红色基因。”黄中对同学们说,当年深圳的“拓荒牛”,与哈工大“八百壮士”一样,都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年轻人,他们承载着国家的使命与期许,怀揣一腔热血,从一张白纸起步开启精彩演绎,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希望校区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听党话、跟党走,用拼搏奋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审核 张惠屏)

在聆听了这堂思政课后

校区新生对深圳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想

聆听了黄书记的讲课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深圳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中间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根与魂,让深圳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在深圳校区求学,我将努力传承这份精神,携手深圳共同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李刘鹏

作为深圳校区博士研究生,我将充分用好哈工大的深厚底蕴和深圳市的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充分融入国际学术网络与全球科技浪潮,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书写不负时代的佳绩。

——李金路

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史对我们的科研与发展同样具有启发。遇科研瓶颈时,我们借鉴其“跨界融合”思维,融其他学科技术破题,既不偏离科研核心目标,又能寻求差异化突破。同时当学其容错与坚韧,将挫折视作数据积累,以长期攻坚助力研究目标达成。

——马荣泽

深圳办成的一件件大事,是深圳既勇于创新,又尊重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后的结果。未来我在科研道路上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样才是对深圳“创新之魂”的生动实践。

——陈天然

通过课程学习,我了解了经济特区开拓者“摸着石头过河”之艰险,更见他们为改革开放注入的澎湃生机。作为哈工大学子,我将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为基,融入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努力攻坚“卡脖子”难题,推动成果转化,在深圳“双区”建设中勇担使命。

——唐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