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方教育时报:深圳高校陆续迎来2025级新生
发布时间:2025-09-19 14:05:22 413

近期,深圳多所高校陆续迎来2025级新生。开展10公里行军拉练,淬炼意志品格;唱响青春之歌,诠释“未来在握”;体验AI迎新,开启崭新旅程……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新生们快速适应新环境、拥抱新生活。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本科新生开展10公里行军拉练

【本报讯】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谢梁晖 金淑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2025级本科新生开展10公里行军拉练,淬炼意志品格,展现青春担当。从学校足球场到大沙河公园,深圳校区党委副书记、军训团政委张国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部学生工作负责人、新生辅导员以及教职工代表等与同学们共赴热血征程。

在大沙河公园,哈工大深圳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席伟健给新生带来一堂实景大思政课《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哈工大规格》。他带领学生回顾了哈工大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光辉历程,勉励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朝着学校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不懈奋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从安全守护到医疗保障,从物资补给到道路指引,军训团的老师、志愿服务的机关党委党员、学部(学院)师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以及南山区公安、市政、交通、宣传、人武部等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用实际行动为这堂浓墨重彩的“青春之课”保驾护航。

□ 相关

哈工大深圳校区

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

【本报讯】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董瑶 张近民) 日前,哈工大深圳校区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聚焦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将充分发挥哈工大办学优势与深圳创新优势,为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和推进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哈工大深圳校区副校长李兵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哈工大深圳校区成立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是贯彻落实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院将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和深圳产业优势,聚焦低空领域的重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问题,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拓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建设低空经济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楼云江介绍了研究院建设背景、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

在随后举行的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建设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低空感知与协同、空域容量提升、产业链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深圳技术大学 3000余名新生开启新征程

【本报讯】 (记者 安康 通讯员 李晓谋) 近日,深圳技术大学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季。学校今年面向全国24省招收了3326名普通本科生,同步录取了407名硕博士生及42名国际生。报到现场,从校领导“加微信”暖心迎新,到AI数字助手、自主研发无人车助力便捷入校,再到趣味互动专区营造热闹氛围,一系列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举措,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对新的求学旅程充满期待。

书记与学生“加微信”

学校党委书记陈秋明,党委委员、副校长邓元龙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新生报到大厅、学生宿舍等地,查看迎新工作保障情况,与学生亲切交谈。

“欢迎你,从哪里过来的?来,我们加个微信,有问题随时联系我。”在迎新摊位前,陈秋明仔细了解学生报考深技大的原因及大学目标,勉励他们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学习、做好规划、加强锻炼。“今天我们加了微信,我会持续关注你的发展,加油!”

该校工程物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佘伟权说:“书记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让我认真规划大学生活,我很受鼓舞。深技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是我报考这所学校的原因,大学四年我会全心钻研科学技术,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站式接送助新生便捷入校

今年,深技大的迎新现场更突显科技与创新元素,AI迎新、智慧迎新等举措不仅使报到流程方便快捷,更以生动的科技场景为初来乍到的新生打开了通往未来学习生活的大门。

校园内,一支“无人车队”正式上岗,覆盖零售、物流等多个智慧化场景。多辆无人零售车穿梭于宿舍和体育馆之间,师生、家长只需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即可购买饮料、文创等商品,亲身感受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新零售体验,享受更加便捷的校园生活。新生家长卢先生现场体验了无人零售车,说:“这个车十分方便,听说是学生自主研发的,很了不起!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在深技大做出这样的科技产品。”

在地铁16号线技术大学站,一辆轨道物流无人车缓缓从列车中驶出,承担起新生行李转运的工作。这款无人车由学校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学生团队自主研发设计,最初是为了利用地铁平峰时段的运力资源,探索在轨道网络中实现“客货混载”的新型物流模式,从而降低城市综合物流成本。“我在地铁换乘站看到轨道物流车,感觉特别新鲜。后来知道这是我们学院师生自己研发的,一下子对学校多了份期待。”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新生林世运说。

在报到大厅,创意设计学院用AI智能体赋能新生迎新工作。学院推出的3D数字人智能校园助手通过AI语音互动、个性化导航和实时应答系统,为新生提供全方位指引。数字人不仅分享校园生活实用攻略、课程学习资源获取方式,还提供选课指导、社团参与建议等学业与成长支持,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节奏、找到校园归属感。

此外,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的机器人、机器狗、赛车也吸引了众多新生和家长的目光。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发布校歌《未来在握》

【本报讯】 (记者 程玉珂 通讯员 袁倩 张雷) 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该校西丽校区举行。今年共有10108位新同学加入深职大家庭,他们将开启精彩的校园生活。

典礼上,深职大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建领作题为《承特区精神 做未来工匠》的致辞。“建校32年来,深职大始终秉持特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办学能力提升;坚持产教融合,为产业提供一流支撑,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他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勉励新生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践行“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锤炼技艺、涵养匠心、锻就品格,努力成为与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未来工匠”。

当天还举行了校歌《未来在握》发布仪式。仪式以“科技赋能未来、精神接力传承”为主题,包括“启幕—发布—奔赴—唱响”四个环节,融入AI机器人互动和全场合唱,生动诠释了“未来在握”的深刻内涵。“这一握,是传承薪火的责任交接;这一握,是开创未来的信念共鸣!”

据悉,《未来在握》由深圳市作协副主席田地作词,中国音协会员、深圳市音协副主席彭振作曲。歌词紧扣“技能报国、匠心筑梦”主线,融入“西丽湖”“工匠精神”等地标元素与文化符号,旋律温暖且充满朝气,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与深圳创新精神。歌曲创作历时半年,经过多轮征集、深入研讨、反复修改与精心打磨,最终呈现出一张专属于深职人的音乐名片,成为凝聚师生情感、彰显深职精神的文化标志。目前,《未来在握》已在深职大各大官方平台上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13万平方米新校区启用

【本报讯】 (记者 刘丽)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新校区(以下简称为“新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大学发展迈入新阶段。目前,音乐学院及第八书院师生已入驻新校区,开启崭新的校园生活。

新校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盐龙大道与国际大学园路交叉口,紧邻大学主校园,占地约7.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000人。新校区设计融合岭南文化、气候与地域特征,以“声情山水·叠奏鹏城”为理念,形成“观演—教学—生活”三大组团。其中,观演组团以簕杜鹃花瓣为原型,结合“大鹏展翅”意象,流线造型兼具音乐律动感与导风功能。教学与生活组团延续港中大(深圳)校园风格,融入岭南四合院智慧,以垂直天井与水平穿廊构建U形院落,实现“引风纳光、遮荫降温”,打造舒适宜人的“校园之肺”。

新校区分为南北区,南区教学场所紧凑,北区生活园地开敞,营造“一疏一密”的空间节奏。规划注重声学与人性化,功能布局科学,风雨连廊连接七栋主要建筑,便利师生通行与乐器运输。

赏乐楼与演艺楼设有818座剧院、800座音乐厅、200座现代音乐厅及图书馆、行政与教学空间。剧院、音乐厅及录音棚采用“房中房”结构,琴房与排练厅采用“盒中盒”结构,结合消声减震技术,确保顶级声学效果。音乐厅配备60音栓管风琴,达到国际专业标准。场馆在服务教学的同时联动国内外艺术机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文化艺术平台。

美音楼和练琴楼配备400余间琴房、多个排练厅、实验实训空间及研究中心,充分满足专业教学与创作需求。第八书院与育人楼配备数百间学生宿舍,以及可容纳数百人的食堂和体育馆,为师生提供完善的生活与运动保障。同时,新校区还设有滨水景观与活动绿地等多个公共区域,作为师生交流与市民感受音乐艺术的共享空间。

此前,音乐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新校区赏乐楼现代音乐厅举行。作为新校区启用后的首场大型活动,此次典礼是港中大(深圳)与音乐学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音乐学院秉承“国际化、创新型、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全面对标顶尖音乐学府,从建筑空间、教学设备到功能布局,均按“一流标准、一流创意、一流特色”打造。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000人(本科700人、硕士200人、博士100人),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社会担当的高层次音乐人才。

原文链接:https://szjy.sznews.com/MB/content/202509/19/content_338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