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黄玉东走进思政课堂,勉励新生矢志笃行共赴“时代之约”!
发布时间:2025-09-17 19:52:28 72

【哈工大(深圳)宣】(谢梁晖 文/图)9月16日,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校区校长黄玉东走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以《赓续哈工大精神,扎根湾区沃土》为题,为2025级博士研究生讲授思政课,勉励大家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弘扬哈工大精神与新时代深圳精神,矢志笃行、拼搏奋斗,在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征途中共赴一场“时代之约”。

2A6A8505.jpg

“祝贺大家成为一名‘新哈工大人’,在深圳校区开启博士阶段的科研、学习新篇章。”黄玉东对大家加入哈工大大家庭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他说,百余年来的红色激流,孕育了哈工大人的赤诚初心,打下了忠诚担当的不变底色,积蓄了新时代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形成了“爱国、求是、团结、奋进”的哈工大精神。哈工大不断迈向前进的根本原因,正是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航标,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希望各位新同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以真情投入、顽强奋斗书写新时代哈工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916162602_493_355.jpg

不久前,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签署进一步支持深圳校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这令刚入学的新生倍感振奋。黄玉东向大家介绍了深圳校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情况,表示深圳校区充分发挥哈工大的办学优势和深圳市的创新优势,努力打造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高端人才汇聚的桥头堡、创新成果培育的策源地、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区,奋力驶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希望大家爱校荣校、接续奋斗,与深圳校区一道共同跑出成长发展的“加速度”。

深圳校区研究生培养有哪些特色?如何更快适应博士阶段的科研与学习?黄玉东对同学们说,深圳校区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呈现出校企、校际联合培养,国际化程度高,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等鲜明特色。校区集中谋划了一批战略性、储备性重大技术研发项目,这些项目瞄准国家和重点行业未来重大需求,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科研空间与发展机遇。

“每一次出发,都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再拷问、再淬炼。”黄玉东勉励踏上新征途的同学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锚定发展目标,涵养甘坐“冷板凳”的胸怀与格局,平心静气从事科研研究、追求科学真理。要勇于开拓新领域新方向,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接受新事物新挑战,努力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注重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不断提升国际视野与学术能力,努力朝着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不懈奋斗。(审核 张惠屏)

 

博士新生

在聆听了这堂干货满满的思政课后

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一起来看看大家有什么感想吧

 

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发展始终瞄准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博士新生,我将借助哈工大的优秀平台,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聚焦近零碳空气除湿领域,努力研发更多新型能源技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哈工大贡献。

——张雨

 

黄校长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新人”,我将用好用活深圳地域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交流,积极与相关高新企业进行对接,努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哈工大学子的智慧力量。

——刘晟

 

聆听了黄校长授课,我深受启发。我将积极传承哈工大的红色基因,发挥深圳校区“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色,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加强校企交流,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发展、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刘伟豪

 

黄校长提到博士阶段的“心态观”令我印象颇深。读博期间不会是一路坦途,一定会遇见不少困难与挑战,我将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弘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向哈工大“八百壮士”学习,在通信感知领域深耕下去,不负这段人生宝贵的时光。

——李梦瑶

 

黄校长勉励我们甘坐“冷板凳”,做尖端科研,这让我很受触动。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魄力。我将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不在意一时得失,矢志奋斗、攻坚克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拼搏中闪闪发光。

——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