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1月12日至2月24日,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设计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党支部的"复兴瞭望队"实践团队利用寒假时间,组织9名在校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通过云端连线、直播互动、虚拟走访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对6位成功考取选调生并扎根基层工作的校友开展深度访谈。通过面对面交流,探寻选调生成长密码,搭建校地对话桥梁,为在校学子职业规划注入基层视角。
云端连线:跨越山河的青春对话
实践团依托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平台,搭建起“空中访谈室”。成员们通过视频会议“走进”肇庆金渡镇办公室、广西基层单位、浙江地级市单位,在屏幕前聆听学长C讲述“村民互动记”:“我们初入岗位时,会涉及到一些语言问题,听不懂当地村民的一些白话,但这并不妨碍我跟村口的村民们聊天互动,有时候喝茶聊天,帮忙修理修理物件,很快就能融入当地。当你融入之后会发现大家都很热情,甚至会主动帮忙来支持你的工作。所以基层工作一定要学会俯下身子,去听大家真正的需求。”通过连线,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驻村干部的日常,聆听跨越山河的青春故事。
图1:邬珊姗采访
深度对话:解码选调生成长图谱
通过结构化访谈,实践团系统梳理选调生备考经验与职业发展路径。硕士选调上岸的学姐E分享:"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报考岗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也要平衡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笔试要建立政策理论框架,面试需培养群众工作思维,但最关键的还是对'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真心认同。"多名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强调,基层工作特别考验"将文件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话"的沟通能力和"坚持到底"的定力。
薪火相传: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实践团同步开展薪火相传工程:建立一份选调生案例库、编制一本《基层工作问答手册》、制作系列微纪录片、通过宣讲会及公众号等形式将实践成果传播展示。团队成员考沛瑶表示:"师兄师姐们用青春诠释'自讨苦吃'的精神,让我们明白选调生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目前已有多名低年级学生通过活动确立基层就业意向。
图2:简博采访
创新成果:打造立体化实践范式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职业导航+思政教育"多维模式,累计形成访谈实录2.5万字、实践报告7篇,个人实践日志6篇。通过与上岸学长学姐的深度对话挖掘备考经验,探寻成长轨迹,弘扬奉献精神,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国家建设。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这种沉浸式实践既为在校生提供了鲜活教材,也为高校完善基层就业引导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撑。"
图3:卢灵采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将目光投向基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设计学院"复兴瞭望队"实践团通过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不仅在青年心中播撒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种子,也为有志于报考选调生的同学提供了详实的经验支持和参考。据悉,该团队将持续跟踪校友成长轨迹,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