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学子立鸿鹄之志,勇赴国家战略主战场,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涵养报国情怀,2025年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12名同学组成职涯实践队,前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开展 “名企中国行暑期就业实践” 活动,近距离感受国防科研魅力,探寻科技报国之路。
院所简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原简称九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中物院主体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
中物院主要从事物理、数学、力学、材料与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以及科学工程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是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大型科研生产基地。
初识中物院:感悟报国使命,砥砺强国担当
暑期实践团第一站前往中物院培训中心报告厅。在介绍会上,绵阳城市宣传片与《大国基石》宣传片生动展现了国家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壮阔图景;中物院人力资源部吴老师致欢迎辞,传递了对青年人才的殷切期待;“绵有引力” 人才宣传片及绵阳科技城人才政策宣讲,让实践团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引才、育才、留才的优厚环境。
随后,中物院的老师对同学们开展了国家安全保密教育和中物院院情院史及学科发展报告,强调了国防科研工作的纪律底线,同时系统介绍了研究院从初创到腾飞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生态。此外,中物院负责招聘的老师详细介绍了各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招聘政策与面试流程,为队员们明晰了职业发展路径,解答了求职中的疑惑,实践团成员深学细悟,满载收获与启迪。
走进科技城:触摸创新脉搏,见证城市力量
在绵阳市委组织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员们集合前往绵阳科技城展馆。一进入展馆,仿佛踏入了科技的殿堂。这里陈列着众多彰显绵阳科技实力的成果,从精密的电子元件到先进的智能装备,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绵阳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不懈探索。通过展馆内清晰的脉络梳理,成员们了解到绵阳作为 “中国科技城”,在不同时期如何布局科技产业,一步步从基础研究突破到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那些详实的产业数据,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逐年递增、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大等,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绵阳在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不时驻足讨论,感叹于绵阳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显著成效。这里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绵阳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缩影,让实践团成员对这座城市的科技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探访两弹城:传承精神火种,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队来到承载着新中国国防科技记忆的两弹城。两弹城坐落在群山之中,一踏入这里,浓厚的历史氛围便扑面而来。它是我国 “两弹一星” 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地,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这里的历史遗迹和陈列展品。泛黄的科研手稿、简陋却充满力量的实验设备、老一辈科学家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复原,都生动再现了当年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攻坚克难、研制 “两弹” 的艰辛历程。
在两弹城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了精英门、邓稼先故居和防空洞等九院旧居。穿过精英门,门楣上斑驳的痕迹仿佛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让人瞬间联想到当年九院的同志们在这里日夜钻研、合力攻克技术难关的场景,每一寸空间都似乎还回荡着他们热烈讨论的声音。来到邓稼先故居,简朴的陈设中透着一股坚守的力量。作为中国核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邓稼先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屋内的书桌、台灯、旧书架,无不诉说着他潜心科研的日夜。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他身上那种为了国家核事业甘愿隐姓埋名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重重困难时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也愈发直观地感受到他为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防空洞则是另一段历史的见证,深邃的通道里,仿佛能看到当年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实验、记录数据的身影,每一步前行都让人对那段艰辛却伟大的岁月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句标语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它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们真切体会到 “两弹一星” 精神的内涵,那是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结晶。
青年工作环境介绍:感知成长沃土,锚定奋进航向
实践队员参加中物院青年科研人员讲座,讲座上,中物院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环境介绍,从职业规划、工作条件到设备保障,全方位展现了研究院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关怀;科研人员分享的 “自我成长故事”,则以亲身经历诠释了在国防科研领域坚守与突破的意义,引发实践队员强烈共鸣。
院所实践:深入院所一线,躬行践志建功
实践队员根据各研究所安排,深入科研一线参与就业实践活动。通过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实地参观实验室与工作场所,进一步了解不同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与发展前景,为职业选择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经验。
队员感想
黄佳玲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此次实践让我对中物院有了全新认识:从院情介绍中读懂“大国重器”的责任,从两弹城参观中触摸“隐姓埋名”的赤诚,从青年科研人员的分享中看到“扎根科研”的坚守。中物院不仅有顶尖的科研平台,更有滋养理想的土壤。未来,我愿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在国防科研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王天宇|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学院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暑期实践活动。虽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却让我亲身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在“两弹城”旧址,看着用麻袋装的演算纸,听讲解员诉说着前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原子弹从设计到最后试验成功的故事。这些都在告诉我要保持对科学规律、对国家利益的敬畏;提醒我要用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面对具体的科学问题;激励我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祖国的发展需求,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朱海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此次赴中物院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战略科研阵地的使命与担当。在绵阳科技城展馆和两弹城的参观中,我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历程及“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体会到前辈科学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通过听取中物院院情院史、学科发展及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分享,我对科研环境、岗位需求和自身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此次实践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我投身国防科研事业的信念与热情。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今后的学习科研,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争取为国家重大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图文:黄佳玲
指导教师:袁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