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寒假社会实践】未来设计学院“星星之火”传承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11 20:10:04 985

(秦涵松/文 秦涵松/图)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1月13日至1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吉安“星星之火”传承队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 文旅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伍成员秦涵松走访了江西省吉安市的多个红色历史遗址,包括庐陵文化生态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吉安市博物馆和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地,深入挖掘并传承当地的红色基因。

1月13日,“星星之火”传承队来到了庐陵文化生态园,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绿色风景,更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实践成员重点参观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系列铜雕和“三湾改编”雕像,感受每一座雕像背后蕴含的故事与意义。“十万工农下吉安”系列铜雕共有49个人物,寓意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全长90米寓意雕塑群建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组群雕寓意九打吉安,既展现了红军将士冲锋陷阵的英勇,也描绘了少先队员高举火炬、工农群众抗梯运炮的壮丽场景,令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在艰苦战斗中依然军民一心军纪严明的时代,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截屏2025-03-11 20.12.52.png

关于“三湾改编”的历史,虽为部分人所陌生,但其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是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此举打破了旧有军队习气,推动了官兵平等观念的形成,成为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

图片4.png

1月14日,实践成员来到了地处闹市之中而并不起眼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近距离接触两位革命领袖曾经的简朴居所,从一张木床、一方书桌中体悟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作风。

截屏2025-03-11 20.14.45.png

在毛泽东旧居内陈列的几篇毛主席于吉安时做出的乡村调查,详细记载了了村庄的人员、用费、田地和产出等,并附有思考与展望。这些调查报告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当时的党和红军了解农村和城镇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使人深刻理解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践真谛。

截屏2025-03-11 20.16.22.png

1月16日,实践团队在吉安市博物馆的“红色摇篮”展厅看到其中以实物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吉安苏区军民的生活图景。从苏区使用的银元到抗战木刻版画与诗歌,从锈迹斑驳的武器到泛黄的报纸,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革命年代的信仰与奉献。井冈山那段峥嵘岁月不仅给吉安带来了苦难,更孕育了成长;满满一面墙的吉安籍开国将军,更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吉安作为革命摇篮的独特地位。

1月17日在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秦涵松惊喜地发现家乡也做出了VR虚拟展厅与讲解的尝试增添了他为家乡思考创新发展方向的信念。

截屏2025-03-11 20.21.00.png

通过文献与影像队员深入了解了吉安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前沿阵地的历史地位,第一次知道了吉安城的先辈是如何身在异乡心系故里,为家乡的进步而奔走的。同时他沉浸式感受了“九打吉安”的烽火岁月,军队领导人民一同为收复家乡而努力。这座陈列馆就是当年得胜的红军队伍驻所的旧址,见证了一系列建设城市壮大红军的岁月。

离开前,队员秦涵松在馆内革命旗帜雕塑前庄严宣誓,学习先进思想,锤炼纯洁党性,积极投身实践,建立新的功勋。

图片6.png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秦涵松深切感受到了吉安这座城市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加深了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他表示,作为一名哈工大学生,希望用所学的知识推动吉安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为吉安红色文旅创新提供青年智慧,助力革命老区焕发新时代光彩。(初审:赖祥洲 复审:徐明媛 终审:杨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