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工业设计大奖——iF 设计奖(iF DESIGN AWARD)2025 评选结果揭晓,未来设计学院本科生团队凭借自主设计的 ASD干预机器人 Ecure,成功斩获2025年专业组iF设计奖。
本次获奖团队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设计学院本科生组成,侯舒艨 老师作为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卢俊睿、杜柏呈、史渤远、李诗雨、孙逸然、秦涵松、杜坤旭、梁钊源、苑泽楷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突破了 ASD 机器人交互设计的技术壁垒。
在这一全球顶级赛事中,哈工大(深圳)本科生团队凭借卓越的创新力与设计实力脱颖而出,Ecure 机器人 更凭借 创新性、前瞻性与社会价值,最终以 315 分(超获奖线 45 分) 赢得评委青睐。
iF 设计奖:全球工业设计顶级荣誉
iF 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奖项,与红点设计奖、IDEA 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评审标准涵盖创意、功能、美学、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吸引全球顶级企业、设计机构和高校参与角逐。
本年度 iF 设计奖 共吸引来自 66 个国家/地区的近 11,000 件作品参赛,经 23 个国家 131 位专家的严格评审,历经线上筛选与 德国汉堡线下终审,最终甄选出最具创新价值的作品。而专业概念类别竞争尤为激烈,2025 年仅 188 件作品获奖。
Ecure重新定义 ASD 交互疗法
对于使用机器人辅助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 2000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研团队于2017年开启ASD干预治疗领域研究。研究发现,机器人相比真人更具可预测性、交互稳定性,这让 ASD儿童更容易接受。自 2010 年起,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机器人 开始成为全球脑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研究的热门方向,特别是在辅助医疗、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领域,机器人交互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尽管近年来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的干预治疗机器人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产品仍面临多重挑战。
· 缺乏个性化适配:固定交互模板无法满足不同儿童的感官阈值需求。
· 交互方式单一:仅依赖触觉或语音交互,未能实现多模态智能调整。
· 无法实时学习与自适应调整:无法根据儿童情绪状态动态优化训练策略。
· 干预方案缺乏系统化与科学依据:未能有效结合专业评估工具。
配图:研究发现,ASD儿童具有高感官阈值与低感官阈值的区分,并且即使在同一儿童身上仍会在不同感官上呈现具有显著差异的感官阈值。
Ecure 机器人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 个性化干预系统:SSP 评估 + AI 智能干预
· 通过SSP(感官处理量表),与家长和治疗师协作,精准评估儿童的神经感知阈值。
· 结合机器人自主感知分析系统,动态调整交互策略,为每位儿童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
✅ AI 实时学习 & 远程监测
· 实时采集儿童情绪数据,优化干预策略,提高训练精准度。
· 家长 & 治疗师可通过 APP 远程监测儿童的训练进展,个性化调整训练内容。
✅ AR 交互投影+真实画风,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 采用 AR 投影技术,让虚拟游戏投影至现实环境,降低电子屏幕对 ASD 儿童的刺激。
· 基于ABA互动的真实画风交互游戏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如课堂、家庭、公共场所),帮助儿童适应现实世界。
✅ 情感陪伴 &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 支持表情、触觉、语音等多模态交互,提升 ASD 儿童的社交适应性。
· 机器人可自主调整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提供更自然的交互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设计历程:从自主研究到设计突破
2023 年,未来设计学院团队关注到哈工大(深圳)科研团队发布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干预治疗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2024 年 3 月起,团队开始立项自主探索,调研心理治疗领域的多种新兴交互疗愈技术,希望通过设计创新拓展ASD干预方式。
同年,在课程设置的机缘下,团队获得导师侯舒艨的指导,为设计提供了关键临床数据,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方向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终促成 Ecure 机器人的诞生。
2025年2月,Ecure机器人获得2025 iF设计奖,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未来设计学院学子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彰显了跨学科研究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巨大潜力。
在柏林代表中国设计亮相世界
作为 iF 设计奖的获奖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团队已正式收到组委会邀请,将于4 月 28 日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在弗里德里希宫剧院(Friedrichstadt-Palast)举行的颁奖典礼。
团队将携Ecure 机器人,与全球顶尖设计师同台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的创新设计风采。
图文素材来源:iF官方网站,Ecure设计团队(初审:赖祥洲 复审:张爱书 终审:杨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