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哈工大深圳校区上新的“蓝飘带”,是个啥飘带?
发布时间:2024-12-19 08:53:44 1742

【哈工大(深圳)宣】(谢梁晖/文 学生全媒体中心 张扬 张佳丽 苗俊丰/图)12月17日,哈工大深圳校区第三个共建花园——“蓝飘带”揭开面纱正式开园,这个座落于荔园一食堂门口的共建花园,将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文化新地标。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廖齐梅、公众服务部副部长黄晓伟,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所余宇红,桃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管蔚,桃源街道党工委委员翁恩华,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秘书长、南山区共建花园项目统筹人陈风,哈工大深圳校区党委副书记张国宏、副校长吕宏振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兄弟高校及业内单位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开园仪式。

这是一条各方“共建”的飘带——共建花园是深圳市推出的一项创新设计实践项目,花园以社会公共空间为载体,鼓励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为城市塑造温馨怡人的城市景观环境。

“蓝飘带”的前身,是校区荔园一食堂门口的停车棚。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担任主办单位,哈工大深圳校区和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共创了“蓝飘带”共建花园。

“蓝飘带”的灵感,源于树林下生长出一条自由灵动的飘带。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一抹舒缓身心、沉稳宁静的“哈工大蓝”串联场地,形成一片可供大家休憩、讨论、“放空”的公共空间。

在“蓝飘带”诞生的过程中,参与共建的各方积极出谋划策,贡献各方资源。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共建花园破土而出,共建各方代表在开园仪式上纷纷送上祝福:愿凝聚了大家智慧与汗水的共建花园,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条凝聚“智慧”的飘带——具体承担花园设计与建设任务的是校区建筑学院公共空间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刘堃、刘美、张长文、张霈以及清华大学孙晨炜老师的指导下,来自建筑学院和未来设计学院的19名研究生依托《专题设计》课程投身共建花园建设。大家把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与花园共同“成长”,收获了不一样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从建设“蓝飘带”的想法萌生以来,团队成员们开展了大量社会调查,在校区举办了方案路演,在设计和建设中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建造技术,借助Grasshopper工具对花园中心构筑物进行参数化建模,运用前沿的3D打印建造技术实现混凝土材料构筑物的自由曲线建造,同时组织了石头涂鸦、集体园艺等多项活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蓝飘带”从图纸跃为现实,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优势,共同把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舒适、宜居。

看着校区第三个共建花园正式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建筑学院副教授刘堃心里满是感动与骄傲。她说,花园的建设过程见证了团队共同进步的足迹。她将与学生一道,为校园与城市打造更多身边的“诗与远方”,让青年学子体验更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审核 张惠屏)

1.jpg

开园仪式

“蓝飘带”共建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