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王舒邈 李晓慧 谢梁晖 学生工作部 教务部教研处 国际事务处 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各学院 文/图)
青春,是什么模样?
南国鹏城,深圳湾畔
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
执青春之笔,以奋斗之姿
勾勒着青春的轮廓
他们在思政实践中感应时代脉搏
他们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一往无前
他们活跃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社会服务一线
他们热情、认真、奋发、阳光
是一道亮丽的时代风景线
何为青春?
青春何为?
HITSZers正用实际行动回答:
正青春,我们——走上思政课讲台
“中国的发展就像在写着一首充满希望的春天的诗。”“我们不光写代码,我们更想为粤港澳大湾区计算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出份力……”自哈工大深圳校区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举办以来,“学生讲思政课”就成为校园中一股火热的“潮流”,各学院和各党支部、团支部纷纷搭建活动平台,引领同学们以微党课、情景剧、诗朗诵、歌舞表演等形式,将课本上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由衷的感悟,从“倾听者”变身为“讲述者”。
今年4月,2021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倪昊随哈工大一校三区思政实践团前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现场观看火箭发射。返回校区后,他在班会、党支部活动中多次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在现场,我们聆听专家讲解,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深入交流,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让我很想说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听。”去年,在深圳“团建杯”党团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后,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隋希铭经常被学弟学妹邀请,指导学生讲思政课活动,“我们学院的同学们正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视角出发讲出一堂堂思政课。”
“我觉得这有赖于校区开展的一系列思政实践活动,为同学们讲思政课提供了鲜活而真实的素材。”理学院辅导员蔡淑君表示,在“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中,同学们在科创企业与研发人员深入交流,感受高新技术的发展成就;穿行于革命教育基地,重温红色记忆;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化身“教师”,面向中小学生做科普……思政教育正在与同学们擦出不一样的火花。“青年学子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真理的探索者。同学们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发出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声音。”
校区学子投身“大思政”课堂
正青春,我们——锤炼一身“硬核”本领
在2024 ASC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4)总决赛赛场,赛队需临时调整现场集群网络配置,校区超算团队迅速反应、冷静应对、齐心协力,经过一上午紧张调试,成功完成新的网络配置,最终斩获比赛一等奖。不畏困难,直面挑战——这是校区学子在竞技赛场上的宣言。
在RoboMaster 2024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广东站)比赛中,校区南工骁鹰机器人队在强手如云的角逐中沉着应战,全力以赴,最终获得3V3对抗赛冠军,并晋级步兵对抗赛八强,创造历年来在该对抗赛中的最佳成绩。勇立潮头,不甘落后——这是南工骁鹰机器人队的精神内核,更是学子们心中的信念。
在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校区代表队斩获多项殊荣。团队成员阚子扬说:“备赛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常进程还没过半就‘破产’了,但我们迎难而上,终于在近百场近乎疯狂的练习后,最终收获了理想的成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校区学子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屡战屡胜的“独家秘笈”。
2023年至今,校区学子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60余项,获国家级奖项36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千项,在多个国家级竞赛中屡创佳绩。赛场上的自信与荣耀,背后是无数个奋斗的日夜。学子们坚信,勤奋学习是远航的动力,增强本领是成长的能量,“硬核”实力是哈工大人的“标配”。
校区学子在各类竞赛中认真备赛
校区学子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正青春,我们——一届届把“红马甲”穿在身上
“学长,怎样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年新生入学后,校区义工联主席团成员李世强总是接到许多这样的询问。在深圳校区,志愿红随处可见,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校区义工联前主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查欣雨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大一时我就加入了义工联,收获了无数的喜悦和感动,也见证了校区志愿者团队的成长壮大,大家一起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着五四精神、志愿者精神和哈工大精神。”校区义工联成员、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韩孟欣说,“来到深圳校区后,我想自己应该做些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所以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希望能像学长学姐们一样,为社会、为学校做贡献,弘扬青春正能量。”
春季学期,义工联已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轮椅上的半天”无障碍设计体验、“情系雷锋月,有爱不闲置”旧物捐赠、“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校园清洁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不仅提供公益服务,更发挥专业所长,为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完善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义工联成立以来,校区学子以实际行动缔造了一系列让人赞叹的数字,留下了一串串脚印:一年1.8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7万小时,这是校区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缩影;在陕西漫川关、陕西镇坪、广东河源……同学们都留下了足迹,擦亮了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在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西丽湖论坛等大型赛会中,哈工大“志愿红”成为现场的靓丽风景;在校区无偿献血活动中,青年师生“为爱挽袖”,献血总量超过37万毫升。在社会服务第一线,校区学子正以志愿服务“深耕”青春沃土,在平凡的小事中“青”力而为,让青春焕发最美光彩。
志愿活动现场
校区师生献血
正青春,我们——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校区学子从未缺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即刻行动·正青春”乡村振兴促进团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利用计算机技术、文化艺术点亮乡村教育,助力产业发展,形成了“基地+课程”乡村课堂工作体系,设计了“方向+实施”乡村产业帮扶链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鹏程信梦”志愿服务专项团利用寒假走进校区基础教育对口帮扶地区学校——广东省河源市东江中学,开展“微光有信暖东江,青春聚力正当时”支教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在建筑学院老师郭湘闽的带领下,学子们深入河源市大坝镇水背村,对村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并参与乡村规划设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此外,同学们还发挥专业特长,运用云直播平台,构建“元宇宙”微剧场,通过“直播带货”让优质农产品“光鲜亮相”。
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在乡村振兴和基础教育帮扶的大舞台上,校区学子利用专业优势和所学所长,深化帮扶模式,搭建沟通桥梁,在实践中赓续哈工大红色血脉,在乡村点燃青春梦想。
校区学子投身乡村振兴
正青春,我们——躬身实践,绽放青春之花
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深入走访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服务社会、追寻红色基因……截至目前,深圳校区已有百余支实践队伍、千余人次青年学子奔赴祖国各地,投身火热实践,让青春之花在不懈奋斗中绽放。
实践中,同学们开展了理论宣讲、红色寻访、社会调查、学术设计、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和返乡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校区学生会开展的“淬炼青春,身份实践”大学生身份交换系列活动极具特色,同学们可以在各类基层岗位中进行锻炼。今年,该项目入选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优秀项目。经济管理学院“曦启经文”实践团聚焦深圳公园文化进行调研,通过游客采访和问卷调查,探究公园文化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深圳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实践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方心怡说,“调研中,我们发现一座座公园就像深圳的一张张‘城市名片’,让人们对这座‘千园之城’的发展有了直观感受,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以自身所学将深圳建设得更加美好。”
依托各类实践活动,校区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学实干中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淬炼青春,身份实践”大学生身份交换系列活动展示现场
同学们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
正青春,我们——放眼世界,探索广阔天地
今年3月,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晓萱刚刚结束了她在联合国工业发展总部为期6个月的实习。期间,她深入了解联合国系统内部架构,参与了世界棉花日的活动组织和非洲棉花五国产业链搭建前期调研工作。回想起在联合国的实习时光,张晓萱感到忙碌而充实,“这是一次十分珍贵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国际组织运作和开展全球议题的复杂性。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充分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更激发了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我继续努力,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中国青年应有的贡献。”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青年领袖,校区积极参与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和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等,帮助同学们提高站位、开拓视野、掌握技能,成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中华文明传播交流的实践者。
张晓萱(左四)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实习
校区师生参加联合国大学澳门研究所2024人工智能大会
今天
是五四青年节
我们想说——
其实,你的模样
就是哈工大青年最美的模样
祝愿每一位青年
坚定理想,勇敢逐梦
绘就最美青春画卷!
(审核 张惠屏 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