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水系电池的高能化与器件化
发布时间:2023-04-14 11:13:21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 2055

主讲人:复旦大学 晁栋梁 教授                    

题   目:水系电池的高能化与器件化

日   期:2023年4月15日     时   间:15:00~16:30

地   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T2406

*** 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 

摘   要:

高比能(能量密度)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储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心脏”,而高安全性则是任何电池体系实际应用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备受青睐的高比能有机系锂离子电池(LIBs)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显。例如,采用LIBs的手机、电动车、储能电站等频发自燃、自爆事故,这些已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相比之下,水性电池(ABs)具有天然的高安全性、低成本、快充特性及制造工艺简易等优势,是下一代安全电源及大规模储能器件的重要候选。但是,相比于已广泛应用的有机锂离子电池,当前商用水系电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比能低。要想提升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一是提升电极的比容量,二是拓宽电化学窗口。跳出现有电极体系及方案,该报告将系统介绍其团队通过构建新型高容量/高电压反应电对、电解液溶剂化结构调控、稳定水-金属界面等水系电化学策略,最终为高比能水系电池设计提供系统的器件化解决方案。

 

 

报告人简介: 

晁栋梁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青年研究员,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2020-2022,材料科学),入选国家及上海市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担任国际能源刊物Materials Today Energy的副主编。晁博士主要从事新型高安全、低成本、可大规模水系电池的电荷存储机理和应用研究,近2年在该领域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Natl. Sci. Rev.、Sci. Bull.、Sci. Adv.、Joul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 等。曾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基金、澳大利亚研究新星奖、RSC优秀研究员奖、Springer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等。目前,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1/4以上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18000余次,H指数为66。

 

References

[1] Adv. Mater. 2023, 10.1002/adma.202300053

[2] Adv. Mater. 2023, 10.1002/adma.202209288.

[3] Sci. Adv. 2022, 8, (41), eabp8960.

[4] Natl. Sci. Rev. 2022, nwac268.

[5] J. Am. Chem. Soc. 2021, 143, 15475.

[6]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33), 18247-18255.

[7] Sci. Adv. 2020, 6, (21), eaba4098.

[8]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13, (11), 4157-4167.

[9] Joule 2020, 4, (9), 1846-1851.

[10]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23), 7823-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