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学校自然科学基础课《大学物理》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应不同学院、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需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11月16日,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研组孙华锐、马永辉、李哲和汪洋四位老师在T3606与各学院教师代表召开课程内容供需见面交流会。理学院副院长赵毅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孙云旭教授、材料学院马星教授、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杨洋助理教授、经管学院陈非助理教授、理学院杨国俅副教授等老师就《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难度和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流。
会上,理学院副院长赵毅教授首先向各学院的老师简单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随后《大学物理》课程教研组汪洋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大学物理》当前课程建设、师资力量配备、课程长期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并且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进一步,针对于各学院的不同情况,各学院代表教师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孙云旭教授讲到:《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对于电信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基础理论课,希望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希望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测验。此外,还希望大学实验课程能够与理论课同步开设,达到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的目的。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杨洋助理教授讲到: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大学物理需求不同,希望能够物理学科以后能够开设一些物理相关的专业课,来满足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入学习的需求。材料学院马星教授讲到:材料科学涉及物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希望能够在课程难度上有所提升,以帮助学生打下更加牢固的物理基础。经管学院陈非助理教授讲到:希望大学物理概论这门课能够结合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将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程中使相对枯燥难懂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学院杨国俅副教授讲到: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在理学院大数据专业中的起到重要作用,希望能够加强大数据专业同学的物理基础。
针对与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教研组教师与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大家认真梳理了大学物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详细记录了各位老师的建议。通过这次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今后需要改善的地方,给接下来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群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