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电话:0755-26033876 Copyright@2002-2016 HITSZ.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粤ICP备 15069706号-1
技术支持:网络与计算中心
近日,哈工大(深圳)“微纳光电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钛结构色的动态且可逆调控,并首次将超构表面用于光催化效率的增强,为能源利用及环境治理领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论文《二氧化钛超构表面:从平面可见光光子学到光化学》致力于探索出可稳定、动态且可逆地改变二氧化钛消光系数的工艺,实现二氧化钛超构表面结构色的动态调控,并将超构表面对可见光的局域、增强效果拓展到光化学领域,实现了学科交叉的结合,有望在未来探索出更多有趣的应用。
传统的显色方法是利用特定物质吸收部分光,反射其他光的性质来实现,例如染料、油漆、织布等,但其色彩纯度、分辨率往往不高。而自然界存在着另一种更优异的显示工具——结构色,如孔雀羽毛,利用亚波长尺寸的微纳结构对光线的散射、衍射等作用,便能呈现出极其逼真、鲜艳的颜色。受此启发,结构色以其高饱和、高稳定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结构色显色也成为了超构表面的一大重要的应用领域。哈工大(深圳)研究团队就此开发出一种与CMOS兼容的技术,可以动态且可逆地实现二氧化钛和黑色二氧化钛之间的转化,从而达到结构色的擦写和再现,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大大拓展了超构表面在实际显色、加密、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应用。
哈工大(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巫云开、杨文宏为共同第一作者,肖淑敏教授和宋清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哈工大(深圳)为唯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