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历史突破!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收获2金3银
发布时间:2025-10-17 22:34:48 118

【哈工大(深圳)宣】(雷乔治 教务部 各参赛团队 文/图)

喜报!哈工大深圳校区学子获奖了!

10月13日至15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

哈工大深圳校区师生团队斩获金奖2项、银奖3项

金奖数量较去年实现新突破

其中“极动智能”团队在本科生创业组中

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出线

代表校区首度闯入排位赛

最终荣膺本科生创业组第三名

取得校区在此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1.png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顶级赛事。本届大赛共有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

校区于2025年1月初全面启动校内选拔工作,共吸引1211个项目参与校赛。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10个项目脱颖而出,获推参加全国总决赛,创下校区历史最好成绩。

备赛过程中,校区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多次深入团队指导交流、鼓舞士气,为参赛师生坚定信心。教务部、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与各学部协同联动,构建了“选拔—培育—打磨—演练”的全链条辅导机制,先后组织数十场专题培训、模拟路演及专家一对一辅导,对项目内容开展多轮精细化打磨,提升项目质量与竞争力。


金奖项目介绍

极动智能——智能便携运动恢复装备引领者

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业组

团队成员:陈聪一 周昕曈 彭梓峻 张馨引 王硕 杨振昕 郑楚浩 李柏松

指导教师:薛睿 雷乔治 王丹丹

负责单位: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项目简介:深圳市极动智能创新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创始人为校区2018级电气专业本科生陈聪一。公司已获千万融资,投资方包括知名创新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松禾资本等,最新估值6600万元。极动智能在售主力产品为XPOLAR X2运动恢复设备,搭载0-50℃精准温控与3秒瞬冷技术,缓解肌肉损伤效率提升40%。通过冷热交替疗法及五组静音散热系统,为运动员与健身爱好者提供轻量化、医疗级的肌肉损伤解决方案。

2.jpg


高清视界——轻量化实时超分系统领创者

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苏博何俊 粟雨欣 杨佳雯 张雅熙 朱彦蓉 王家兴 杨宇杰 郑麒 孙圣哲 王俊凯 肖扬誉 李亚辉 邓明钰 蒋子文

指导教师:徐勇 薛睿 刘伟 孙赢利

负责单位:信息学部

项目简介:校区本科生研发的 “高清视界” 超分系统,契合国家 2025 “超高清发展年” 战略,无需大规模升级现有基建,可在消费端边缘侧实现低清画质实时智能重建,破解超高清视频成本难题。其以全场景超分数据集训练框架、自适应预处理算法等为核心技术,产品成本能耗低于行业主流方案,适配移动端且超分倍率覆盖多场景。

3.png


银奖项目介绍

BIOBOT侦察突袭先锋——下一代特种作战解决方案

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刘鹏 程曦 朱少龙 梁田雨 季羽航 王钰绮 许晏如 杨荣琪 陈洋 刘鹏博 李毅铭 曹超 斯云昊 张天成

指导教师:李曜 李兵 雷乔治

负责单位:智能学部

项目简介:BOTBIO侦察突袭先锋是一款颠覆性的生物体机器人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活体昆虫(马岛蟑螂)与微型电子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在环境适应性、作战隐蔽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png


轻存智萃:私域数据轻量化缩减技术领航者

组别:产业赛道企业命题组

团队成员:潘延麒 黄浩 杨潍豪 李贝婷 张馨引 区文灏 陈佳豪 杨大荣 谭浩良 邓才 胡浩

指导教师:夏文 邹翔宇 李诗逸 仇洁婷

负责单位:信息学部

项目简介:团队针对大规模全闪存储集群的“容量-性能-寿命”三元制约问题,推出全闪存储私有云“轻存壹号”,通过智能数据缩减前端、轻量存储管理后端以及多模数据机制缩减引擎,突破全闪存储阵列三元制约怪圈,解决私域数据爆炸式增长带来的企业数据存储管理痛点问题,显著提升全闪阵列性价比、能效比、可靠性。本项目团队与曙光、华为、阿里、EMC等国外内知名云服务商建立深度合作,前期技术并已在谷歌、Facebook、Ceph等国外巨头公司落地使用。

5.png


蔚钠科技——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航者

组别: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

团队成员:裴飞科 曹艳 刘润霏 计白杨 邵子建 张文豪 张坤 王翰堃 李咏彤 李澜 刘骅逸 黄锦茹

指导教师:王文辉 李朝林 张娇龙 陆敬予 李德平

负责单位:智能学部

项目简介:团队专注于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锂资源短缺等重大需求。团队突破了正极材料空气稳定性差、负极材料容量低及工艺复杂等行业瓶颈,创新提出“梯度守恒型共晶钠化技术”和“高容量负极添加剂”,实现材料性能与成本的双重优化。目前项目已完成电芯验证,获得采购意向及多项专利授权,并与多家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展合作。该成果为钠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助力我国新型储能体系建设与绿色能源转型。

6.png


立足此次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校区将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活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将大赛的宝贵经验与前沿需求反馈至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真实产业问题驱动、校企协同指导,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赛场、从创意走向创业,形成“教学-实践-竞赛-孵化”全链条育人生态,赋能更多优秀学子在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大力量。(编辑 向碧霞 谢梁晖 审核 张惠屏)

7.png

部分参赛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