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向碧霞 王珏/文)一把画着橘子与小狗的透明伞,曾撑起哈工大深圳校区2021级本科生盖芮玚在首尔的夏天。三年前,她采访并撰写出一篇聚焦“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悄然开启了国际化探索之旅。历经四年大学生活,盖芮玚手握剑桥大学等名校offer,最终选择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环境系统政策专业深造。这位贵州姑娘的成长轨迹,正是校区国际化育人成效的鲜活实践。
初启国际化探索之门:一次采访点燃理想火种
“这次经历让我萌生了到海外留学的想法、让我对国际化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理解并学习全球文化、运用所学知识惠及全球人民,成为了我的理想。”2022年初,正在读大二的盖芮玚加入了校区国际交流协会,以学生编辑身份采访校区智能学部生态环境学院王旭教授。采访中,王旭教授的讲解不仅让她增进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更让她明白了仅依赖技术进步并不足以彻底解决全球水与环境问题,构建科学、技术、工程、政策和管理联动的创新模式,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融合各国的科技资源开展合作攻坚同样关键。此次采访,成为了她国际化探索之旅的起点。
首尔暑校的蜕变之旅: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淬炼
近年来,哈工大深圳校区为助力学生提升国际化能力,推出111项本科生国际交流交换项目。盖芮玚敏锐把握机会,于2023年夏天参加韩国首尔大学交流交换项目,该项目课程可与校区课程体系学分互认。她选择全英文授课且内容硬核的《博弈论导论》,面临“早晨九点连堂三小时”“作业难度超考试”等挑战。不过,耶鲁大学背景的德米特里・夏皮罗(Dmitry Shapiro)教授“重思考、轻答案”的教学模式,让她收获满满——一个月内写满半本笔记本笔记,不仅掌握博弈论领域专业知识,更在高强度训练中提升英文听说与逻辑思维能力。
“首尔的夏天绝对改变了我的人生。”盖芮玚坦言,这段交流交换学习经历不仅让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更加明确了未来学习规划。从课堂上与各国同学组队讨论,到生活中自主解决各类问题,她在独立与协作中锤炼综合能力——这正是校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通过搭建海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突破舒适区,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全方位支持护航成长:从生活到学术的贴心助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融入海外生活,校区构建起全方位支持体系:行前指导覆盖签证办理、语言准备与文化差异解读;“学长学姐分享群”传递实用经验,细节满满的建议让学生少走弯路。
在首尔交流交换学习结束之后,盖芮玚又参与校区组织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包括全球治理线上课和PBL交叉学科课程。在校区陈廷佳老师的指导下,她还完成了一篇全英学术论文。这些经历,为她之后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盖芮玚(左一)在韩国交流期间和朋友们合影
盖芮玚的交流交换学习经历,是哈工大深圳校区众多学子国际化成长的缩影。一直以来,校区以“赋能本科生全球竞争力”为导向,通过引入优质国际项目、提供全链条出行支持、开展跨文化实践引导,让越来越多像盖芮玚一样的学生,在海外学习与生活中收获知识、拓展视野,为未来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合作储备充足力量。(审核 张惠屏 陈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