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手搓火箭、自造电车,深圳学生玩转硬科技
发布时间:2025-05-14 16:06:18 158

当同龄人在追星打游戏时,深圳的00后们正忙着"手搓火箭""自造电车"呢!

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大学生们通过成功发射模型火箭,体验航天系统工程的完整逻辑链,致敬中国航天日。无独有偶,燕川中学高中生王裕宁自制的全国首个中学生气象探空火箭“飞燕1号”计划今年择地发射,蛇口学校20余名师生手工搭建的“梦想之车”也在升旗仪式上缓缓启动……

从大学课堂到中学实验室,从模型火箭直冲云霄到中学生自研火箭剑指大气层,再到初中生开着自制新能源电车轰鸣校园——深圳学子用实力诠释:玩,就要玩转硬核科技!

大学生课程可体验“发射火箭”

“3、2、1,发射!”哈工大深圳校区火箭广场上传来接连响起的轰鸣声与欢呼声——由《固体模型火箭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自主设计的模型火箭腾空而起,在完成自动开伞后,又安全着陆回收。近日,这群来自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子以自己制作的“小火箭”,度过了中国航天日。

记者从哈工大深圳校区了解到,这门通识课程是面向该校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相关高校本科生开放的选课。课程以“航天强国”战略为引领,围绕真实发射任务,通过“设计-制造-测试-迭代-发射-评估”的完整闭环体系,学生可体验航天系统工程的完整逻辑链。这个学期,来自机械、光电、材料、自动化、能动等多个专业的学生组成跨学科跨学校团队,完成了五组模型火箭设计与制作,在实验中均成功完成安全发射与自动回收任务。课程模拟真实航天工程“万人一杆枪”的协作模式,这正是我国航天工程的真实写照。

发射结束后,学生们在火箭广场与自制火箭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留下自己的感言:“亲手设计的火箭冲上云霄,这一刻科技赋予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课本上的流体力学公式,在发射瞬间变成了血脉偾张的自豪感。”……

课程团队的老师说,这场融合了工程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课堂,让航天梦想在青年学子心中绽放,是跨学科培养杰出人才的生动实践。今后将努力打造更多精彩的实践课堂,为同学们成长成才搭建更多元的舞台。

中学生也自制火箭、电车

不仅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火箭设计制作,中学生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火箭、电车。

据“深圳发布”的消息,来自深圳宝安燕川中学高二学子王裕宁自研火箭破空600米斩获全国冠军。他和校外团队研制的全国首个中学生气象探空火箭“飞燕1号”计划今年择地发射。

据介绍,2024年上半年,王裕宁团队的“极星1号”小型低成本探空火箭经2个月研发后试射成功,箭体采用自制固体发动机配备气压计等专业设备,并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王裕宁参加了天极航天TASE团队,该团队去年启动全国首个中学生6公里级探空火箭“飞燕1号”的研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担任该火箭的总技术顾问,计划暑期在青海冷湖等地发射。

自制电车的则是来自深圳市蛇口学校的一群初中生们。今年4月,由该校20余名师生手工搭建的“梦想之车”在学校升旗仪式上首次亮相,正式开启校园巡游。

这群“造车”的学生来自该校的“破·创空间”社团。社团负责人李聪老师介绍,这辆“手搓版”新能源车的诞生源自师生们一次对国产新能源车发售的热点谈论。“要不我们也造一辆新能源车吧?”从一个念头到一呼百应不过一堂课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将货架铁管、玩具方向盘、电三轮鸣笛系统等零件设计、组装并搭建完成一辆长2米、宽1.4米、高1.5米的微型新能源车。这辆车最高时速2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50公里。

“原以为搞出来的是个模型,”蛇口学校党委书记王小洪闻听师生们真的“手搓”出一辆能源车来,欣喜地进行了试驾。他认为,造车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品质。

原文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5/05/07/SF137913536dbb3d87f6084b589de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