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毛俊、张倩教授团队在半哈斯勒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制备出了尺寸大于1cm且具有优异热电性能的TiCoSb基半哈斯勒单晶。该研究成果以《单晶TiCoSb基半哈斯勒材料的优异电输运性质》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
热电材料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温差发电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半哈斯勒材料凭借其优异机械性能、高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热电性能,被认为是中高温区域热电应用的理想材料,利用电弧熔炼(或悬浮熔炼)结合球磨、热压烧结等方式可以制备出多晶半哈斯勒样品。然而这类合成工艺通常会在材料中引入大量缺陷和第二相,即使通过长时间退火处理也难以完全消除,这导致多晶材料不可避免地受到缺陷主导的电子散射影响,显著限制了其电性能的优化。
与之相比,单晶半哈斯勒材料有望显著降低缺陷浓度,从而优化载流子输运。高质量半哈斯勒单晶也是研究电声输运机制的理想对象,有助于揭示材料中的电声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解耦热电参数的优化策略探索。然而半哈斯勒单晶生长还面临诸多挑战,组成元素的熔点非常高,二元竞争相往往难以避免,生长过程中缺陷和杂质控制难度较大。目前金属助熔剂法仅实现了少数半哈斯勒热电单晶的制备,所获得的单晶尺寸一般小于3 mm,这限制了室温以上材料热电性能的表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俊、张倩教授团队采用金属助熔剂法,通过精细调控助熔剂比例、冷却速率以及温度梯度,成功制备了尺寸在1cm以上的TiCoSb单晶,且该单晶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此外,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Hf(铪)元素的合金化能够有效增强TiCoSb基单晶声子的非谐性散射,导致了声子谱的明显展宽和声子寿命的降低。实验发现,Hf合金化使TiCoSb的晶格热导率大幅降低,显著优于其同体系的多晶半哈斯勒材料。研究团队利用优化后的TiCoSb基单晶,成功制备了半哈斯勒单腿热电器件,其能量转换效率峰值达到约10.2%。
哈工大深圳校区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深圳校区硕士研究生叶升为论文第一作者。深圳校区毛俊教授、张倩教授和吉林大学付钰豪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深圳高校稳定支持计划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ppdetail.netwin.cn/dc-h5s/dc_new/newdetail?id=s67c7dd51e4b0a0f43506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