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理学院 文/图)日前,哈工大深圳校区理学院教授何思斯课题组在材料学国际期刊 《交叉学科材料》(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发表题为《可穿戴健康管理织物系统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电源》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and power supplies for wearable health‐managing textile systems)的论文,受到了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在发表后的三个月内获得了多次下载,在该期刊中国作者2024年第一季度发表文章三月内下载量中位居前列,同时荣获2024年第一季度“Wiley威立中国高贡献作者奖”。论文第一作者为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长昕,通讯作者为何思斯。
该团队介绍,柔性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了助力。多年来,学术界已有大量关于生物标志物与人类疾病机制之间关联的研究。然而由于传感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差距,柔性电子器件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集成传感器件、能量收集和储能设备的智能织物具备透气性、吸水性、柔性、耐久性和水洗性等与人体日常穿着完全匹配的特性,具有取代传统平面柔性传感设备的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代交互模式的首选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对柔性可穿戴健康管理织物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电子织物电化学传感系统在穿着舒适性、耐用性、可水洗性、采样与分析以及临床验证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对集成传感器件和储能设备的智能织物作为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和交互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团队成员表示,该论文对以太阳能电池和水系电池为代表的能量收集和储存设备进行了详尽介绍。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将在耐用性、可水洗性、便携性、数据传输和处理等领域实现性能提升,为传统的医疗模式注入强劲新动力。(编辑 谢梁晖 审核 张惠屏 李晓慧)
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