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高亮
讲座时间:2024年9月14日9:00-12:00
讲座地点:L栋416室
主讲人简介:
高亮,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本科(2009)和硕士(2011)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从事助理工程师2年,在2016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动力模型研发和灾害模拟的研究。在Journal of hydrology, Landslides, Journal of Climat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一作/通讯:39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港澳海洋研究中心等项目资助。担任期刊Georisk (SCI, JCR:Q1), Underground Space (SCI, JCR:Q1),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Geodata and AI的编委。
讲座内容简介:
随着海表温度上升,台风的强度、迁移速度和导致的降雨也随之改变。除此之外,城市化使得陆表和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进一步改变了降雨趋势。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低洼的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快,所带来的人口的迁移也往往会增加洪水暴露度。因而有必要量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洪水风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水文-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结合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型提供输入,考虑海-气-陆耦合作用驱动,分析了不同气候变化场景下台风的强度、移动速度和降雨的变化,以及所带来的洪水灾害和风险。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重分布导致的洪水暴露度的时空演化。海温对台风强度的增加效应明显,平均湍流热通量和混合层厚度的增加构成了台风强度增强的正反馈机制。气温和湿度也对台风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仅考虑海温会造成强度的高估。城市化使得地表摩擦阻力增加,台风移动速度随之变缓,台风降雨量增加。以台风“天鸽”为例,与完全是耕地的地表覆被情况相比,城市化后台风移动在陆面速度平均减缓了2 m/s,降雨中心的每小时最大降雨量增加了21%。而大湾区的人口倾向于迁移到河流 1 公里以内的建筑密集区,或定居在坡度小于 1°的地区,这也是洪水暴露度增加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