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李春阳 辛欣 陈颢/文 周海洋 龙衍程/图)当高校学子把文化艺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带入乡村,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暑假期间,哈工大深圳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即刻行动·正青春”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开展“码艺乡村,技润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了涵盖乡村小学暑期支教夏令营、大手牵小手劳动实践教育、乡村产业规划帮扶政务实习、乡村风貌歌曲创作与宣唱等多项活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哈工大青年学子的力量。
多彩课堂助力乡村学生成长
“愿以小小萤火,照亮颗颗童心”是即刻行动实践团队的支教初心。队员们针对当地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学习需求,坚持红色文化引领,立足高校专业特色,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推动科技教育下乡、红色主题教育下乡、文化艺体教育下乡,制定了包括哈工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生活分享等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计算机组成科普、人工智能科普与体验、动画科普等科技教育课程,乡土诗歌创作、乡土文化教育等文化教育课程,水火箭科学实验、急救技能训练、定向越野等艺体特色课程。课程以互动实践为主、教学讲解为辅,润物细无声地为乡村儿童播下梦想的种子。
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队员们还设计了 “清晨歌会”“午间游戏”“晚间小结”等环节,在寓教于乐中增进与小朋友们的沟通交流。“听了老师们的经历,我也有了一个大学梦。”“我希望能够登上月球。”……小朋友说到。
实践团成员、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子睿刚刚结束了在云南的支教,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河源市大坝镇。在她看来,支教对乡村孩子的意义不光停留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开拓视野,种下梦想的种子。
校区还向和平县大坝镇中心小学赠送了书本、文具等爱心学习用品,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未来勇敢逐梦。
大手牵小手进行劳动实践教育
活动期间,队员们与小学生们一起走入田间地头,进行劳动实践,在田间收割水稻,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来种田真的不容易!”不少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下田割稻,体会到了烈日下劳作的不易。以后将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以实际行动珍惜粮食。
深入乡村调研助力乡村治理
在哈工大深圳校区驻大坝镇帮扶干部、合水村第一书记赵长欣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乡村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基础情况、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参与基层乡村治理工作。
大家走进作物林,了解鹰嘴桃、猕猴桃、百香果等作物生长情况,深入田地挖掘当地产业特色亮点,从消费帮扶、人才储存、宣传引流、包装设计、直播带货、口碑塑造等方面为特色农产品拓展销路建言献策。值得一提是,大家发挥青年优势,与村民们共同探讨短视频拍摄技巧,为拓宽水果线上销售渠道带来了新的启迪。
“情系乡土,唱响乡村”为乡村增添浪漫
“音乐+乡村”带来的别样浪漫也在实践活动中彰显。队员们坚持“调研-营造-创作-宣传”思路,一方面通过夏令营的“每日歌会”,带领乡村小学生学习歌曲,开展乡村音乐演出,营造乡村音乐氛围。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实践的所见所得,谱写正能量乐章,唱响乡村文化。
在文艺表演时,实践团成员带来了童年歌曲串烧、《无名之辈》等节目,与小朋友们共同完成了诗歌创作展示、诗朗诵《启航》、歌曲合唱《仰望星空》《夜空中最亮的星》《少年中国说》等表演,大家一共唱响乡村音乐。
实践团队指导教师辛欣表示,希望以歌声为载体,把团队的实践成果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在歌曲创作中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号召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
据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即刻行动”实践团队成立至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累计服务3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500余次教育辅导,服务时长超过了一千小时。今后,团队将继续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哈工大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进一步探索“1+1+X——1个范本、1个基地、X个活动”的公益支教模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编辑 谢梁晖 审核 张惠屏)
活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