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王鸾/文)近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第二十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哈工大深圳校区5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佳作奖2项,获奖级别及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寸煕老师的成果《中国境内内爆音的语音学研究》荣获专著二等奖。该成果是国内首部对内爆音语音性质的系统研究,不仅为世界语音学界了解中国内爆音提供了研究资料,还创新性使用系统的实验方法描写了内爆音的语音性质。书中首次提出内爆音的类型学分类框架,用系统的实验数据对内爆音从不送气清塞音的演变机理进行说明,为中国境内内爆音的来源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韩晔老师的成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二语写作学习的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以书面纠正性反馈为例》荣获论文三等奖。该成果是国内外最早探讨书面纠正性反馈情境下学习者情绪调节的实证研究之一,呼应了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界的“积极转向”与应用语言学界的“情绪转向”。该研究立足情绪的情境性特征,有的放矢地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法探讨了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情境下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将教育心理学的控制——价值理论和心理学的情绪调节理论运用于二语情绪研究,更新了二语情绪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陶祺谌老师的成果《由日方档案看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共对日军宣传战》荣获论文三等奖。该成果主要使用日方档案资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对日军宣传战的体系、传播媒介的运用、宣传策略的实施和宣传内容的推行展开研究,从受众的认识和反应评估宣传战的效果,为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经济管理学院刘俊伶老师的成果《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荣获专著佳作奖。该成果是《巴黎协定》签订以来,国内较早开展中国低碳发展路径系统研究的专著。该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自下而上“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PECE-LIU),通过添加人口模块深化人口驱动因子对能源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系统评估了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近中长期和分部门目标、技术与投资路线图以及刺激低碳技术投资的有效碳价水平及碳市场作用。
建筑学院杨希老师的成果《乡村土地制度与文化景观——以1690-1930年代的广惠交界地为例》荣获专著佳作奖。该成果聚焦中国当代乡村空间实践,将元胞自动机的时空动力思想框架引入村落空间动态过程研究,打破了乡村历史理论研究与动态空间数据分析之间的障碍,探寻传统村落空间发展过程的动态量化研究途径。该研究还改进了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规则生成算法和模型校验方法,提高该模型在村落形态规律研究中的适用性。
据科学技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校区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近十年校区对学校ESI社会科学文献贡献率及被引频次贡献率均超20%。今后,校区将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人才及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社科研究氛围,不断沉淀精品力作,全力推动校区人文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编辑 谢梁晖 审核 张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