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人文学院2023系列通识讲座之四:ChatGP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4-12 08:47:58 3891

文 / 成沛瑶、刘波   图 / 黄红宇、刘波、袁跃璐ChatGPT自上线以来风靡全球,两个月用户量过亿。使用过的人纷纷惊叹于其出色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隐隐感到威胁。ChatGPT为什么具有如此出色的能力?其能力的边界何在?围绕这些热点问题,4月7日晚,哈工大深圳校区计算机学院陈清财教授为校区师生带来了一场通识讲座,探讨了ChatGP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陈清财教授是我校智能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哈工大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副所长、哈工大智慧医疗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医学文本处理、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NIPS、ACL等国际会议以及JAMIA、TNNL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引用3000余次,主持和主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3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陈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ChatGPT的前世今生。他首先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语言的符号表示,语言的符号与概率的表示,以及文本的NN表示,继而介绍了循环神经网络,以及BERT、GPT、ELMO等预训练模型。他同时回顾了Chat GPT的发展历程,针对OpenAI公司开发的GPT模型,介绍了GPT模型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动交互能力、小样本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扩展能力,从而具备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能力。此外,陈教授通过几个和Chat GPT对话的案例,揭示了其给出错误信息的现象和原因。针对GPT模型的边界,陈教授认为“白马非马”,GPT模型的能力来源于大量文字和符号的学习,而缺乏和真实世界的链接,因此它不理解“事实”。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警惕这类错误。最后,陈教授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做了展望,并对同学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出建议:与其坐而论道,不如织网补“渔”。陈教授鼓励大家拥抱技术,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自身专业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图片1.png

 讲座吸引了140余名听众。问答环节,同学们提问非常踊跃,有的从技术层面提出专业问题,有的则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各种隐患表现出困惑和忧虑,陈教授就Chat GPT的“能”与“不能”,一一给出专业的解答和前瞻性展望。图片2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仍然迟迟不愿离去,围着陈教授继续探讨。大家纷纷表示,伴随着这段时间以来ChatGPT在全世界的持续火爆,今晚的讲座举办得非常及时,解决了他们心里的各种疑惑和问题。同时期待人文学院紧跟前沿热点,举办更多这类精彩讲座。图片3.png

人文学院助理教授成沛瑶主持了本次讲座活动,黄红宇副院长代表学院向陈清财教授赠送了纪念海报。图片4.png

“科学与人文”系列通识讲座由哈工大(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自2017年起,该活动邀请多位海内外学术大家、文化名流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和关注的品牌活动之一。(初审 / 刘波 复审 / 张莹 终审 / 黄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