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王舒邈 文/图)2月21日,哈工大深圳校区党委书记吴德林走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为题,为150余名本科生带来了一堂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思政第一课”。他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在新学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战,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课堂上,吴德林围绕“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等方面,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事例全面系统地讲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长卷,启发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吴德林带领同学们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就。在一张张历史图片和深情的讲述中,同学们真切感受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跨越时空的深刻影响和深远意义。吴德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其强大力量。
时代在变化,诞生于百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造钱”的它过时了吗?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是否欢迎它?课堂上,这三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吴德林与同学们重温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告诉同学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实践一次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变换新的面孔。
“想要学好一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更要在此基础上培养理论思维,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吴德林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引领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
“青年强则国家强。”课程的最后,吴德林深情寄语青年学子,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哈工大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的嘱托,肩负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哈工大精神,在深圳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绽放属于哈工大(深圳)人的青春光彩,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审核 张惠屏)
吴德林面向本科生讲授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