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哈工大深圳校区召开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2-12 17:22:13 3291

【哈工大(深圳)宣】(谢梁晖 王舒邈 文/图)“放弃保研资格来到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支教,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一定要保重身体,学校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正是哈工大红色基因与深圳‘志愿文化’的最好体现……”2月12日,哈工大深圳校区召开“传承雷锋精神,闪耀青春风采”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座谈会,现场的声声嘱托承载着校区师生对支教团成员们的崇高敬意与温暖关怀。

哈工大深圳校区党委书记吴德林,党委副书记张国宏,校区团委、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要负责人,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校区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代表等参加座谈。

吴德林代表校区党委向支教团成员表示敬意,向关心支持支教团成员的师生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的名字深深地根植在了人们的心中,而研究生支教团正是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与生动体现。希望支教团志愿者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永葆许党报国的鲜亮底色,在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上弘扬哈工大传统,发扬深圳精神,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以决心践行初心,用传承书写忠诚,充分展现校区学子的青春风采,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学校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吴德林说,校区时刻关注着大家在雪域高原上的生活工作状态,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家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挥洒汗水。校区相关部门与学院要在生活、心理、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教团成员更多关心关怀,让校区成为可依靠、有温度的后方大本营。校区也将进一步讲好大家的志愿故事,将研究生支教团打造成为先进涌流的“榜样库”、实践育人的“新高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青年学子将“青春之我”投身时代浪潮。

张国宏说,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二十一年来,一届又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秉承哈工大校训精神,为当地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奉献了青春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令我们十分感动,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在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上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校区将做好研究生支教团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将引导青年学子争做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时代践行者,在赓续接力中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哈工大力量。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哈工大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深圳校区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安家澍分享了他的支教经历与所思所悟。面对保研名额与支教计划,他毅然选择前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支教,当一腔热血遇上高原缺氧、网络不畅、文化差异等现实困难,他始终用“对我的学生负责”这句朴实的话语激励着自己。2022年秋季学期,他顺利地完成了171课时教学任务,还参与了多项有关乡村振兴、共青团工作的课题调研,拍摄的支教故事vlog“我在曲麻莱” 受到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官方平台的广泛关注。支教时光刚刚走过一半,安家澍已然成为了当地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年先锋。

“身边榜样”是一部最好的教材。安家澍的切身经历与精彩分享让现场师生动容,更从中收获了一股直抵心灵的精神力量。大家围绕支教“初心”、支教经历、生活体验、课堂教学等方面与安家澍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将充分发挥校区义工联合会等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的“大本营”优势,为当地提供物资捐赠、远程教育等帮助,与身处一线的支教团成员们共同汇聚更加强大的合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更多“哈工大赋能”。(审核 张惠屏)

1.jpg

座谈会现场

3.jpg

吴德林(左一)、张国宏(右一)向哈工大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安家澍(右二)、哈工大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罗锋(左二)赠送《雷锋精神》读本

2.jpg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