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洲科学院公布2022年新增院士名单,哈工大深圳校区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刘洪海教授凭借其在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及医疗应用领域的贡献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刘洪海教授主要从事多模态人机交互感知与理解、医疗机器辅助系统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在多自由度灵巧假肢、自闭症早期诊疗和脑卒中康复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他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多个科研项目,已发表200多篇国际权威杂志和会议论文,获得了多篇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今年以来,深圳高校多次传出新增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喜讯。今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林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消息。林间在地球大洋板块学与地震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其系统性的原创发现奠定了国际学界对地球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任国际南海大洋钻探、“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航次、中国-巴基斯坦首次联合航次等首席科学家,领导穿越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首次高精度地震实验,并对全球大地震触发机制理论作出突出贡献。
8月,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院长陈有海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陈有海主要从事癌症、炎症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在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免疫检查点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读创+】
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4个学部、23个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代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此外,欧盟国家之外卓越的著名科学家可以当选外籍院士,但占比小于5%,遴选门槛要求更高。目前,欧洲科学院现有约4000名院士,其中包括近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