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在哈工大(深圳)官网了解到,欧洲科学院公布2022年新增院士名单。哈工大深圳校区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刘洪海教授凭借其在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及医疗应用领域的贡献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至此,深圳已有3人当选2022年欧洲科学院院士。
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院士7人
据悉,刘洪海教授200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智能机器人博士学位,是IEEE Fellow,IET Fellow,主要从事多模态人机交互感知与理解、医疗机器辅助系统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在多自由度灵巧假肢、自闭症早期诊疗和脑卒中康复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此外,刘洪海教授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多个项目,已发表200多篇国际权威杂志和会议论文,获得了多篇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同时,他还担任了Spring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共同主编,《IEEE Trans. Cybernetics》和《IEEE Trans.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期刊的编辑。
哈工大(深圳)依靠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以才引才”模式,整体引进对学校战略发展急需的学科团队,将大师、核心成员、团队骨干分级分类纳入相应的师资队伍,为团队发展提供所需资源,发挥团队的人才集聚效应和传帮带作用。
如今,哈工大(深圳)以院士为引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以国家级青年人才为主体,形成了“大师+团队”的人才格局。目前,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院士7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55人次。
南科大、深理工两人当选2022欧洲科学院院士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2022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林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的消息。
紧接着8月,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院长陈有海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陈有海
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院长陈有海:
任深理工药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癌症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实验医学系终身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学委员会主席、美国多发神经硬化基金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入选全球前1%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美国Kunkel学会会士、雷顿奖(Colyton Prize)获奖人。
陈有海主要从事癌症、炎症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在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免疫检查点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0年,陈有海获聘担任深理工药学院首任院长。药学院拟设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学系、生物制药学系、药理学系、临床药学和转化医学系四个系,面向社会重大需求,聚焦创新药物和前沿生物技术,力争用5-10年的时间,通过医药科研、教学、转化的创新和国际化办学策略,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药学院,培养一批有创新、创业复合型能力的尖端人才,研制出可治愈多种疾病的原创性新药。
△林间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林间:
2020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其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发表系列原创论文,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林间在地球大洋板块学与地震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其系统性的原创发现奠定了国际学界对地球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任国际南海大洋钻探、“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航次、中国-巴基斯坦首次联合航次等首席科学家,领导穿越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首次高精度地震实验,并对全球大地震触发机制理论作出突出贡献。
林间教授接受深圳卫视采访
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占比小于5%,遴选门槛要求更高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4个学部、23个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代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
此外,欧盟国家之外卓越的著名科学家可以当选外籍院士,但占比小于5%,遴选门槛要求更高。目前,欧洲科学院现有约4000名院士,其中包括近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