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宣 图/王箫博、何子莹、王国强,文/裴飞科、李涵、刘汇源、庄叶游、周敏、吴静怡、王孝东,指导/曲丰成】为追寻深圳改革开放发展的足迹,领悟特区精神,响应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寻根·追寻发展的足迹”风华青年特区精神发展成就观察团于8月16日至31日由院团委副书记曲丰成老师带队,围绕深圳特区红色底蕴、发展变迁、创新力量等三个方面,立足深圳,感悟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全面调研深圳发展成就,体会深港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并结合土木与环境专业,回归学院特色,展望未来,以青春力量、专业赋能助力改革开放深化发展。
<寻根,挖掘红色底蕴>
回首红色历史,深圳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圳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英雄儿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观察团的寻根之行到达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观察团全面了解深圳城市革命传统和抗击外敌历史,深刻学习深圳地区早期党史党情,感悟深圳红色底蕴与发展根基。
图1 在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学习叶挺统帅各方抗日武装力量抗战救国的故事
屈辱历史引人深思,革命先烈发人振奋。从鸦片战争到割占香港岛,从抗日烽火到边境管理,从改革开放到百年梦圆,寻根之行串联着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
通过近距离感受历史,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深圳的红色底蕴,处于闹市之中,也在城乡小巷。红色基因已经深深浸润在了这座繁华的城市之下,成为了滋养城市文明的泥土。
<寻迹,回顾改革发展>
回首深圳四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堪称一次梦幻崛起。正所谓,中国改革开放看深圳,深圳改革开放看罗湖,渔民村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正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传奇的缩影。观察团寻迹之行到达深圳罗湖渔民村进行参观访学,实地调研渔民村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宜居社区的沧桑巨变,重温改革开放峥嵘岁月,响应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图2 观察团队员在社区志愿者带领下参观渔民村村史馆
350米长的村史文化长廊为人们讲述着70余年的渔民村重要历史节点,300平方米的村史馆记录着渔民村的关键发展故事,不断续写着新的发展篇章。史馆陈列的历史图文与实物静静地述说着过去的故事,而渔村人朴素勤劳、艰苦奋斗的品质则是永恒的精神财富,并将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在社区中,队员们对老一辈渔民村村民进行了采访,倾听了他们对于渔民村几十年来发展变迁的感想。谈起渔民村的发展,村民们娓娓道来,为队员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渔民村居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传达了自己在渔民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采访最后,一位村民语重心长地鼓励队员们一定要珍惜年轻时光,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图3 观察团队员采访渔民村村民
<前沿,立足创新力量>
1987年,任正非筹集了21000元,在深圳南油新村的居民楼里,创立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如今的华为,已成为约有19.5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的前沿企业。国家发展长远在于科技创新,而华为的发展亦是深圳科技创新力量的瞩目代表。
观察团前往由深圳市政府和华为联合建立的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进行访学调研。中心负责人热情接待并带领观察团队员们参观了展示中心,详细介绍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建设背景、发展理念、主要职能,以及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生态运营、适配认证、人才培养等封面取得的成果。
图4 观察团参观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深圳而言,创新也是深圳成为数字之城的不竭动力。通过与创新中心负责人的交流座谈,队员们认识到深圳数字化已经覆盖金融、交通、制造、电力、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华为在底层技术方面不断深耕,而上层应用仍需要各领域专业知识赋能以及各行业的协同发展。队员们一致认为,作为土木与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在未来应多涉猎智慧城市、数字交付、智慧水务等前沿领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结合科技创新力量回馈社会,响应城市发展需求,助力国家长远发展。
图5 观察团与中心负责人开展座谈会交流
<践行,专业赋能发展>
深圳是一座绿色之城,一座发展之城,一座建设之城。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基建力量与工程建设者。发展的永续不息,亦需要同步建设生态文明。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就,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也走在前列。
为切实了解我院专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关键贡献,观察团前往中建二局华南公司进行项目部的参观并与青年骨干职工座谈交流,并在线上平台学习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历程。
图6 观察团与中建二局华南公司青年骨干开展座谈会交流
观察团与中建二局青年骨干在工程技术发展、党团建设、技术创新以及职业规划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从建路到修桥,从起高楼到通地铁,从工程建设到社会服务,队员们感叹于在城市发展中土木专业人员的能力之大,责任之重,更感动于青年骨干们的朴实又坚韧的敬业精神于创新意识。
图7 观察团队员集体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纪录片
因疫情影响,观察团队员们通过网络平台云端集体学习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历程,领悟前辈建设者的大无畏精神。由知青、农民组成的万人东深工程建设团队无畏艰苦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中,最终在短短一年间创造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工程奇迹,助力港深协同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下的土环青年,应当立足于大基建发展新阶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发挥土木与环境专业的发展赋能作用,让青春的奋斗成为致敬母校、助力深圳发展、献身祖国事业的最高礼赞。
图8 观察团在渔民村村史馆前合影
<结语>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观察团队员们以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为主线,以深圳市内资源为依托,通过参观、采访、座谈以及云端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观察调研,形成红色故事、发展纪实、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文本成果4篇以及1个革命史微团课视频,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明确改革开放发展中土木与环境专业的赋能力量,引领学子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建设发展当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中曾发出号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过去,深圳改革发展举世瞩目!
而今,我们传承先辈精神与智慧!
未来,以我青春之力量,专业赋能改革开放新发展!
(审核人:曲丰成、曹罡、肖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