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引领硬实力,硬实力证明软实力,如何让“科技+文化”这两大引擎更好地助力城市建设?12月27日,“第十三届深圳学术年会暨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与实践论坛”在哈工大(深圳)举办。
此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承办。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促进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如何注入城市动力和塑造城市灵魂展开研讨,为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发挥智库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东,哈工大(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孙涛,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想,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等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诠释了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为深圳建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贡献智慧。
发挥智库作用,为城市发展“把脉”
据了解,深圳学术年会是国内较早以城市命名的学术年会之一,以倡导创新精神、加强学术交流、培育深圳学派,展示最新科学成果为宗旨。多年来,深圳学术年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深圳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间。
哈工大(深圳)校长助理魏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硬实力诉说深圳奇迹,软实力源于深圳精神。城市软实力看似无形,却客观存在于城市文明、城市治理、城市功能等各个方面,它可以体现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感召力,凝练塑造出特区精神、民族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而深圳精神则是深圳软实力的内核所在,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凝聚着这座城市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品格,描绘着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圳表达,更是深圳软实力的深圳话语。
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城市发展助力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做了题为《科技之光——城市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引擎》的报告。报告简要回顾早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中国科技界、高校等单位和其他部门通力协作、艰苦奋斗、成就我国“两弹”事业的光荣历史,用发生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的具体事例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报告还从科学发展理论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对于面向国家需求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孙昌璞特别提到,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科学家精神,本质上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升华。国家提出弘扬“科学家精神”后,他和多位科学家一起发起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和学风”倡议书》,得到了学界的热烈响应。在他看来,科学家精神就是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结合,他强调,越是跨越式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是要弘扬诚信的科学精神,要警惕明星式人物与“爆发出来”的成果。
多角度碰撞智慧,为城市发展献计
城市研究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哈工大(深圳)发挥百年工科强校的优势,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提供有力支撑。此次论坛上,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东,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孙涛,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分别从城市软实力、城市治理、法治建设、“三达”城市的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总结了深圳的经验,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了道路。
此外,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公共关系经理阮良、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伟军、深圳特区报编委米鹏民以及哈工大(深圳)的师生,都围绕论坛主题交流了思想。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席伟健副教授表示,党建引领深圳精神,是城市发展精神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院长总结到,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是软实力的最高凝练。大家表示,在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支撑城市发展非常必要,深圳有实力也有底气,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