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宣】(周彬、侯晓涵/文,周彬/图)2021春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名全日制博士、十七名全日制硕士、四名非全日制硕士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并通过了计算机学院学位分委会审查。
为加强研究生学位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学院制定了研究生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日常科研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在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重要环节实行严格检查和把关,严防学术造假,严惩学术抄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继续严格执行“宽进严出、不低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
3月末,四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就进行了预答辩,每位博士的预答辩委员会由五位校内评审专家组成,6月3日学院为每位申请答辩的博士单独组织了包含两位校外专家的七人答辩委员会,校外专家分别为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金欣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荣刚教授、深圳大学黄哲学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姜青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尤新革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郑锋副研究员,他们均是答辩博士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审查,四位博士均通过了正式答辩。
5月末,学院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毕业软件系统检查工作。学院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送至本院教师和校外专家评审,其中约三成学生的学位论文由校外专家评审。学院组织专家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软件系统进行了算法和性能测试,确保学生论文中的试验结果和数据真实可信,有效减低了学生学术造假的风险。此批学生的毕业软件系统均为学生原创,大部分使用Python计算机语言实现,此外还使用了Java、C++、Matlab等计算机语言。
毕业生和论文导师能够普遍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学院通过讲座培训、授课、毕业软件系统检查、导师审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术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学术道德。通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软件审查,并随机抽取不低于50%的学位论文进行了人工复查,本批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均小于5%,审查结果全部合格。
6月5日,学院召开硕士研究生预答辩评审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进行审查,十三位校内评审专家从论文内容、格式要求、实验数据、系统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为研究生们提出了诸多问题和意见。
本次硕士毕业答辩共设3个答辩委员会,3位校外专家分别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邹月娴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杨余久副教授、郑海涛副教授。6月11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答辩委员会按照答辩的规章制度对硕士论文进行了考核;硕士研究生们依次向答辩委员会汇报了自己的硕士论文工作,并进行了实验系统演示、实验结果展示等。答辩委员会专家逐一指出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修改和完善论文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本次十七名全日制硕士、四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对四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十七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四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认真审查,结果全部通过,报请深圳校区学位分委员会审查。
据悉,计算机学院在执行学位论文过程淘汰机制的同时,还实施柔性化的管理举措,在力求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关爱每位研究生,及时解决同学们答辩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实施导师、辅导员、管理者三方全方位心理疏导。一位因学位论文质量不过关导致此次延期答辩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说,感谢学院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不是老师的安慰,我可能已经退学了。担任腾讯公司高级开发工程师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潘信伍说,“为了准备答辩几次熬夜到凌晨,通过艰苦的学位论文环节,深刻体会哈工大“规格严格”的同时,我个人也成长了许多,感谢学校和导师的用心栽培。”
博士研究生正式答辩现场
答辩委员会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影留念
答辩委员会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影留念
答辩委员会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