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经济日报:哈工大(深圳)“软硬”结合打造创新实践通道
发布时间:2018-07-04 17:09:56 12143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高校正以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成为创新中坚力量。近年来,深圳高校依托本土独特的产业创新优势,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校园标志。(资料图片)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依托大学科研“软实力”和深圳产业发展“硬实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规划学科专业,大力培植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力争在打造创新载体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培植好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源泉在人才,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摇篮和平台之一就是高校。”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学校提供持续创新的平台,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展现在从学习到创新、从科技到应用、从创意到产品的实践通道的打造上。

2.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出席在校青年学子座谈会。本报记者杨阳腾摄

深圳高校普遍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提供资金,还有孵化器、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学院、创业者联盟等,提供从创意到创客到创业的全链条扶持,为优秀学子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6月13日,哈工大(深圳)组织11位在校青年学子座谈,了解学生的校园创新需求,畅谈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

今年5月,由这些青年组建的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ICRA 2018 DJI RoboMaster人工智能挑战赛中获得亚军。该赛事由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国际会议与DJI RoboMaster组委会联合主办,是面向全球优秀青年工程师开展的机器人创新竞技平台,同台竞技的22支队伍中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所。

3.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奖的瞬间。(资料图片)

哈工大(深圳)2017级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青年创客俱乐部主席、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王道川认为,机器人创新团队能够获奖,得益于参赛团队内部有效分工协同创新,导师予以科学指导,学校提供平台支持,也源于深圳这座城市独有的产业优势。

“5个月备赛期间,来自4个不同实验室的研究生在课余时间聚集在一起,从报名参赛、提交技术方案、获得优秀技术方案奖励,到最终入围决赛并获得全球亚军,我们不断组织讨论,开展头脑风暴。”王道川回忆,根据大家的专业方向,团队内部明确分工,不断迭代参赛机器人,以做到优中选优。由于学校青年创客空间提供的3D打印机、微机电加工套件等仪器设备,使团队的想法得以快速实现。而身处创新优势明显的深圳,从下订单到收货在短短3天内快速实现,在即将出战的紧要关头帮助大幅度提升了参赛机器人性能。

4.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在ICRA 2018 DJI RoboMaster比赛现场。(资料图片)

“如果不是在深圳备战,这次比赛不一定获胜。”另一位参赛队员、2017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舜垚表示,出发参赛前半个月,我们发现机器人底盘需要大幅度改动,必须短时间内小批量定制一组零件,时间紧迫。庆幸的是深圳机器人产业发达,一天之内可以找到全国领先的设备和零配件供应商,一两天就能完成零部件更迭,而在其他城市一般要七天才能完成。

“机器人大赛能获奖是青年人才、高校平台和城市创新优势三者合力的结果,这正是哈工大(深圳)希望在未来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的力量源泉。”吴德林表示,学校注重培养有创劲干劲的青年,乐于为他们提供学以致用、创新实践的大舞台。

5.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参赛队员。(资料图片)

“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哈工大(深圳)颇花心思,先后搭建起拥有人才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工程转化优势的服务平台。”学校团委书记于伟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学校就成立了“青年创客空间”,聚焦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016年3月,“青年创客空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部众创空间”称号,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深圳首家获此资质认证的高校。

于伟介绍,学校“青年创客空间”日常开展青年创新科技大赛、青年创意实践工作坊、青年创业苗圃项目路演、青年创投大讲堂、青年创客实验室培训认证等“双创”活动,为学生提供从创意到创新到创业的全流程服务。学校还与知名校友企业孵化器建立合作关系,对优秀创新项目提供产品工程转化和投融资孵化服务。

2015年至今,该校学生已累计获批深圳市创客专项资金个人创客项目56项,每个项目获批创客经费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获批资金近千万元,获批比例及金额居深圳高校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校友已创办超过近百家企业,90%是高新科技型企业,其中不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

力争在打造创新载体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高校作为积聚了大量具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学子和拥有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的平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作为我国大学艰难玉成、奋力拼搏、团队协同、勇于攻关的代表,哈工大是中国最优秀的工科学校之一;在全球创新相对活跃的全部城市中,深圳位居第2名,仅次于东京,领先硅谷。随着深圳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作为其核心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更高精尖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而哈工大的到来恰逢其时。吴德林表示,哈工大与深圳共同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路的使命,哈工大(深圳)是创新强市与创新强校创新合作的创新型大学,既有长期科研的历史积淀,又有最具市场活力的产业优势,我们希望在科技创新上做到依托市场需求有的放矢,最终在技术上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实现突破。

作为哈工大的一个校区,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学,哈工大(深圳)的科研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了哈工大的品牌优势、办学资源优势和深圳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历年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14.5亿元,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发表SCI检索3600余篇;授权专利500余项;荣获各类奖项8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项。

6.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学生探讨课题。(资料图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科技部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球第17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57.5%。高校在增强源头创新方面作用重大。以哈工大(深圳)为例,该校2017年获批科研项目共计3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科研经费总额2.9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项目40项,资助金额2279万元;深圳基础研究项目51项,资助金额 5945万元。

7.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学生教室听讲。(资料图片)

广东是我国经济的第一大省,在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对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哈工大(深圳)的产学研合作堪称标杆,与微软、腾讯、施耐德、中兴等知名公司共建近3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授牌华为、大族激光、美的、西门子等近60家企业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

高校的基础研究犹如创新“上游”,加上“中游”的技术创新、“下游”的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可谓是相互影响“一个也不能少”。截至目前,哈工大(深圳)与800余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企业解决1400余个技术难题,项目经费超过3亿元。

8.jpg

图为哈工大(深圳)Critical HIT机器人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王道川(左二)和团队成员在研究机器人。本报记者杨阳腾摄

科技强国需要厚积薄发。吴德林表示,哈工大(深圳)的科研创新步伐持续提速,目前正加速建设重点实验室集群,包括5个“一室两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院士平台;作为广东省启动建设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以哈工大(深圳)为主要依托单位,由深圳市政府投入约135亿元建设;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深圳拓展设施与哈尔滨装置互为补充、形成南北呼应的统一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环境模拟与研究基地;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将助力深圳建设南方空间科技研究中心;材料基因与大数据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将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的新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国际太空学院、国际设计学院、深圳全球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合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市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也喷薄欲出,学校创新载体建设驶入“快车道”。

(责编:武亚东)

(编辑:武亚东 责编: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