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南方Plus:纪念“深圳星”发现50周年!深圳科学技术馆举办一系列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8 09:07:41 620

a56c804171da440a9f4ee61ea8a16ff0_batchwm_zoom.jpg

1975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的太空中,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1991年,它被正式命名为“深圳星”。

2025年3月17日,是“深圳星”发现50周年的纪念日,深圳科学技术馆联合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天文台),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激励青少年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凝聚公众创新创业热情。

“深圳星”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1975年由青年女天文学家汪琦观测发现,经多国天文学家观测证实,被授予永久编号2425号。1991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这颗小行星正式以“深圳”(Shenzhen)命名。

星汉灿烂,岁月如梭。“深圳星”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也成为深圳创新精神的象征。

活动当天,来自深圳市科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天文学会、南头中学等单位的代表,齐聚当年“深圳星”的命名现场——深圳科学馆(福田),追忆“深圳星”的发现历程,探讨天文科普及其对深圳发展的深远意义。

研讨会上,市科协驻会副主席石兴中发表讲话,强调“深圳星”的命名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深圳的厚爱,更是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市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为包含天文科普的各类科普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与会代表们纷纷发言,分享“深圳星”带来的科学启示和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研讨会前,揭幕了以“深圳星”为主题的天文科普展,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深圳星”的发现与命名、小行星的观测与研究、预警与利用,普及小行星的知识,展示深圳天文领域的成就。展览还将在市民中心、大中小学校、社区等地巡展,触达更多观众。

活动还将举办一系列科普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位天文专家走进深圳科学技术馆及多所中小学,为学生们带来《超美的星空》《星座的奥秘》《“深圳星”的发现与命名》等精彩讲座。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天文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内容,激发学生们对天文和航天事业的兴趣。

后续,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市天文台还将视天文观测条件,适时举办多场天文观测活动。公众和青少年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天文望远镜寻找“深圳星”、观测月球环形山、木星的卫星等目标,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的公众教育功能。

“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深圳科学技术馆方面表示,为纪念“深圳星”发现50周年所精心策划的研讨会、主题讲座、科普展览、天文观测等一系列活动,旨在激发公众的科学探索热情,弘扬深圳的创新精神。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3/17/c11090169.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59&appversion=12200&firstColID=59&enterColumnId=0&date=&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