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宣】(校区团委/文、图)近日,哈工大(深圳)“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2022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由200余名青年学子组成的26支实践团队走出校园,投身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贺信精神践行等工作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青马班“忆百年征程,承青马使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考察调研、走访实践、深度访谈、座谈交流、微团课宣讲教育等形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选取广西金秀“哈工大定点帮扶单位”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深圳市“青年文明号”服务精神等共青团标志性工作,研究“四个历史阶段”中的党的青年运动史的起源之因、发展脉络、时代变革以及感人事迹,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在中华民族复兴和变革不同历史阶段中承担的责任。
聚焦乡村振兴,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帮扶任务,“溯河之源,爱心助学”暑期公益助学实践团前往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连平中学,在充分调研服务地教育教学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高质量暑期支教助学行动,为推进校地合作、促进协同发展建言献策。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的支教之行,让他们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支教体验中切身了解了国情、社情和民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国重器”贺信精神践行团组织开展了学科教师专题访谈,前往国家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参观了鹏城靶场、鹏城云脑等重要设施,还担任网络攻防比赛“鹏城杯”志愿者,采访参赛选手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科研前辈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在国之重器的激励下,这些未来的“网安精英”感悟到了国家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研前辈的砥砺耕耘。
同样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慧眼瞰未来,奋进新时代”社会实践团队也在本次暑期实践中收获满满。在确定计算机视觉这一实践主题后,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一同观看了有关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介绍并交流观点看法。随后,组员们对计算机视觉龙头企业——海康威视的专家进行了线上的访谈,向专家请教了有关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应用。在与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研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表示将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长学识,精进科研本领。
中国电子、比亚迪半导体、中兴微电子、方正微电子等半导体产业企业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半导体,护好中国‘芯’”实践团开展调研实践的主阵地。此次调研,实践团走访代表企业,旨在深入芯片产业前沿,理清芯片产业发展现状,为国家芯片产业实现“破局”的关键提出自己的见解。经此实践,小组成员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许多半导体产业相关专业知识,为今后将自己打造成为核“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昂扬姿态奋力开启中国东南汽车城建设新篇章”榕驰调研团由20级本科生王思远领队,田薇老师指导,14名来自各个大学的青年学子从五湖四海齐聚福州,来到闽侯县青口镇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期间,青年学子参观了奔驰汽车,东南汽车等汽车龙头企业,并将调研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篇,报告精简版一篇。青年学子表示建设东南汽车城,需要众多菁英人才发挥集群效应,投身于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坚持不懈,求变革新,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贡献。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发扬奉献精神,关爱折翼天使” 南工小翼志愿团由8个三到五人的小分队组成,利用暑假时间,志愿团进入龙华区,以小队为单位,深入八组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孩子提供志愿辅导,开展教学活动。无论线上线下,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关心关爱着这八位折翼天使。“我们不仅是他们学业上的老师,更是他们生活中的陪伴者。每周一次的辅导经历了两个月,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孩子脸上的笑容都增多了不少。”如此成果,让同学们倍受鼓舞,也更有决心将这份志愿者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关注深圳故事,追寻红色足迹,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寻根·追寻发展的足迹”风华青年特区精神发展成就观察团围绕红色底蕴、发展变迁、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参观访学深圳渔民村村史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南头古城以及华为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等地,通过红色故事挖掘、微团课录制、基层社区调研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座谈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多维度观察、调研、总结深圳特区发展历史与成就,引领青年感悟深圳特区精神,紧跟国家战略,响应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溯长江之源,探丝绸之旅”宜宾发展成就观察团来到美丽的四川省宜宾市与成都市开展实践活动。在“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宜宾,团队先后走访了下渡口社区、冠英古街、合江门广场、五粮液酒厂、赵一曼纪念馆、李庄古镇,探寻宜宾全线路发展,并与哈工大新一届支教团在桂溪中学开展座谈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团队走访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参观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校文庙四中。“四川之行让我们体验到了巴蜀文化的魅力,也从宜宾的发展历史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勃生机。”
为加深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深刻体悟,促进同学们深入参与城市发展的浪潮,建筑学院组建“承续文化,焕活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广东省潮州市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走访访谈、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潮州之路、为当地农业合作社建造竹灯三项主要活动,从多元视角探索与理解城市、探寻乡村振兴的道路与价值,进而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贡献哈工大(深圳)人的智慧与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寻根”党史学习实践团奔赴山城重庆,从红岩革命纪念馆到周公馆,到歌乐山麓的渣滓洞、白公馆再到烈士墓和1949大剧院,一路上,同学们见证了红岩精神的诞生、践行和壮大历程。“重庆之行让我们认识到了红岩精神不仅仅是无数共产党员的精神再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时间广场、招商局、明华轮……这趟“时光之旅”让经济管理学院特区精神思政实践团的同学们流连忘返。实践团 以特区精神为主题,在时间广场等地开展了名为“追溯改革开放大潮,承继特区精神底蕴”的思政实践活动,并深入访谈来深创业的企业家。实践团成员走过那些被时光凝固的地点,同那时的建设者、见证者一起,回到他们奋勇拼搏、开拓进取的时光,寻找那个年代为年轻一辈留下的光与热。
为响应国家赓续红色精神战略,经济管理学院“循迹:改革开放深圳路”党史学习教育团在深圳南山区、福田区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调研,充分挖掘深圳改革开放精神与哈工大精神。明华轮与前海石,是四十年来风雨兼程的缩影,震撼感动;改革开放展览馆与校史馆,则细语轻言将从前的光辉征程娓娓道来,润物无声。
美丽的乡村也少不了哈工大(深圳)社会实践团的身影,经济管理学院“多彩乡村——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临潼区乡村振兴落实情况调研及建议”调研小组“农兴组”以大学生的视角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的落实情况。短短一周时间,实践团成员领略了麦王村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麦王村乡村振兴发展的景象,体察社会,心感万象,对于农村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更深的感悟。
理学院积极响应“感恩奋进 青年先行”专项活动的号召,“追寻党的足迹,发挥青春力量”发展成就观察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粤路线,依次前往潮州古城、三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永庆坊、广州东濠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亲身体验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变化发展,在当地展开了深入学习交流,同时因地制宜在各实践考察地录制了微党课,发掘宣传在地区建设中的“青春智慧”与“青春力量”。
惠州市周田村风景秀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有道,共治有方:红色古村落”实现乡村振兴路径探究实践团,为探究红色古村落如何走向乡村振兴,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周田村展开调研。周田村孕育了包括叶挺将军在内的多位历史名人,在这里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线上交流等方式,欣赏传统民居、体悟红色文化、思考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化工作能力,2022年8月校区首次与宝安团区委合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对共建活动,数十名同学在宝安区新安、西乡街道的6个社区,围绕基层重点工作领域,创造性培育实施工作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组织社会调查、促进基层团建等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线上见习+线下实践”有机融合模式,通过参加爱老助幼服务、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组织专项社会调查、开展特色文体活动以及促进基层团建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24名哈工大(深圳)学子连续3年来到南山区桃源街道与南山智园开展“三区融合”基层锻炼,疫情防控、党群服务、创文宣传……哈工大(深圳)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时代担当与青春风采。活动正值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关键期,同学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创文巡查工作,排查记录不文明场景,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相关标准,进行文明清洁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为深圳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近年来,校区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持续推进服务社会常态化,创新团员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团员在志愿实践中提升社会化能力。校区已连续2年荣获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2年暑期,校区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广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宝安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南山区“三区融合”大学生暑期实践锻炼等多项志愿实践活动,继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编辑 王舒邈 谢梁晖 审核 张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