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从事有机光化学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入选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负责实施与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Norrish II型光化关环反应与断裂反应进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与前列腺素等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与“紫外光激发的单电子转移光化反应研究”,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东北寒区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天然药源中的手性先导化合物研究”等、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
研究方向
有机光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
教育经历
1993年-1997年 兰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基础理论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7年-2002年 兰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与工作经历
2003年-2006年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
2006年-201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
201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
专业资质与学术兼职
至今 中国化学会会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 高校博士点基金评议人,博士后基金评议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
科研项目
2017年-2019年 光环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2017年 紫外光激发的单电子转移光化反应研究
2011年-2013年 利用Norrish II型光化关环反应与断裂反应进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与前列腺素等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
2010年-2011年 天然药源中的手性先导化合物研究
2009年-2010年 利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光化学方法进行手性药物合成
2008年-2009年 环体系的不对称光化学研究
2007年-2009年 东北寒区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科研成果及奖励
2006年 入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
发明专利
一种苄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510175479.7
一种吗啡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410445567.X
一种β-丙二酸二乙酯取代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410445530.7
一种β-溴代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410445528.x
一种alpha溴代芳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310146302.5
一种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01310139848.8
论文及著作
1.“Photoinduced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Benzobicyclo[2.2.2]octane Skeletons”, J. Org. Chem., 2017, 82 , 1389–1402.
2.“Selective C–H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benzimidazoles through photoredox catalysis”, Chem. Commun., 2017, 53, 1041-1044 .
3. “UV Light Induced Direct Synthesis of Phenanthrene Derivatives froma Linear 3‑Aryl‑N‑(arylsulfonyl) Propiolamides”, Org. Lett.2016, 18, 2280-2283.
4.“Visible-Light-Mediated 1,7-Enyne Bicyclizations for Synthesis ofCyclopenta[c]quinolines and Benzo[j]phenanthridines”, Org. Lett.2016, 18, 600-603.
5.“Visible light-induced cyclization of electron-enriched phenyl benzyl sulfides: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s and tetrahydropyrans”, Synlett2016, 27, 1391-1396.
6. “Visible light-induced difunctionalization of electron-enriched styrenes: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s and tetrahydropyrans”, Chem. Commun. 2015, 51, 399-401.
7. “Visible-light-induced bromoetherification of alkenols for the synthesis of β-bromotetrahydrofurans and tetrahydropyrans”, Beilstein J. Org. Chem. 2015, 11, 31-36.
8. “ UV Light-Mediated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through Aroyl Radical Addition/1,4-/1,2-Aryl Shift Cascade Reactions”, Org. Lett. 2015, 17, 1034-1037.
9. “Visible Light-Mediated Arylalkylation of Allylic Alcohols through Concomitant 1,2-Aryl Migration”, Chem. Commun. 2015, 51, 4910 – 4913.
10. ” 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via the Visible-Light-Induced Trifluoromethylarylation/1,4-Aryl Shift/Desulfonylation Cascade Reactions” J. Org. Chem., 2015, 80 , 5730–5736.
11. “Metal-Free Direct Aryltrifluoromethylation of Allylic Alcohols with Langlois’ Reagent through Concomitant 1,2-Aryl Migration”, Asian J. Org. Chem. 2015, 4, 674-677.
12. “Synthesis of Benzobicycloheptanones via the Trap of Photogenerated Ketene Methide Intermediate with Olefins”, J. Org. Chem. 2014, 79, 8143-8155.
会议论文及发表演说
“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esticide Wastewater by Using the Self-Made Pilot Plant”,Adv. Mater. Res. 2012,356-360/1277-1280
“Research of photocatalytic degration of pesticide with sulfonated beta-cyclodextrin ”, Adv. Mater. Res. 2011,183-185/1442-1445
任教和任导师经历
《有机结构分析》 简介:本科生学科专业课程, 具有主讲教师资格
《有机化学前沿专题》 简介:研究生学科选修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进展专题》 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生专题课程
《有机波谱分析》 简介:研究生学科专业课程
最后更新:2018-04-03 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