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哈工大(深圳)副校长姚英学谈2020年在广东省本科招生情况
发布时间:2020-08-19 10:11:03 9974

2020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哈工大(深圳)的招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月17日,哈工大(深圳)副校长姚英学接受了深圳市媒体的集体采访,就2020年哈工大(深圳)在广东省本科招生情况、学生培养模式、新工科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哈工大(深圳)2020年在广东省本科招生录取情况以及全国录取情况。

姚英学:2019年,哈工大(深圳)在广东省计划招生185人,实际录取了191人。2020年,哈工大(深圳)计划在广东省招生350人,比去年的招生计划增加了165人。我们曾经担心招生计划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录取情况的整体下移,但发现实际录取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于是,我们在广东省追加了8个招生计划,实际录取358人。最高分为675分,最低分为652分,录取最低排位是3185名。

2020年,哈工大(深圳)本科招生的预期目标是“稳中有进”,就是在保持2019年水平的基础上,略微有一点进步。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哈工大(深圳)2019年录取的最低排位是3575名,2020年录取的最低排位是3185名,录取最低位次有一定的提升。哈工大(深圳)今年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截至目前,从其中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情况来看,基本上能达到“稳中有进”这个目标,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

记者:2020年,哈工大(深圳)在招生专业上有哪些新变化?从目前录取情况看,哪些专业比较受欢迎?

姚英学:2020年,哈工大(深圳)新增能源动力类,设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面向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电子信息类新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设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面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广东省考生比较热衷于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今年的招生规模要比计划数大,学校原计划在广东省招收2个班,现在看至少要3个班。整体来看,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方向都比较热。

记者:哈工大(深圳)今年会新引进一批教师吗?是否会引入院士?目前学校一共有多少位全职院士?

姚英学:哈工大(深圳)教师队伍逐年壮大,每年都会新聘120~150位教师,目前有全职教师500人左右。全职教师博士化率达到96%,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占到88%,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学校以院士为引领,以“四青”为主体,形成了“大师+团队”的人才格局。目前,哈工大(深圳)有8位全职院士,历年均有老师获评各类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成长速度非常快。

记者:哈工大(深圳)的培养模式有什么特色?

姚英学:哈工大(深圳)的培养特色主要包括:

一是实行导师制。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导师制,但家长、学生、学校对导师制的理解可能还需要一个统一的过程。家长认为,导师制就是学生要一直跟着这个导师学习;学生觉得,导师制就是要开始做科研了。实际上,哈工大(深圳)实行导师制的真正目的是解惑。学校会给每位学生指定一个导师,这个导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解答所有的问题。学生面对的所有困惑都可以找他,政治思想、学习生活或者人生规划等方面都可以,而非单纯直接搞科研。实际上,本科生大学4年的主体还是课程学习,如果基础没打牢,马上就跟导师搞科研,等于苗子还没有发育好,就要求开花结果,这是不现实的,也不会结出好果子。

二是厚基础。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聘请校本部和外校教学名师讲授本科生课程。

三是强实践。建设国内领先的本科教学与创新实验室,通过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多的优势,组织学生到国际一流的企业去实习、实践。哈工大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实践训练方面做得非常好,毕业生到了单位就能上手、能干活,这是哈工大一贯以来的传统。

四是严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保证学生的高毕业率。

五是求创新。在科研实际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哈工大(深圳)是在研究生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本科生可以很早就进入这些科研实验室,在实际的科研攻关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哈工大(深圳)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实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学理念,秉承立德树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深圳良好的城市创新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毗邻香港的区域优势,探索“高起点、国际化、创特色、求卓越、出精品”的办学之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哈工大(深圳)在新生入学、课程安排等方面将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姚英学:按照教育部要求,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目前我校情况,学生入校后争取以线下授课为主、线上教学为辅,选课人数多的课程以线上教学为主、选课人数少的课以线下授课为主。

记者:今年是哈工大建校百年,在新百年的起点上,哈工大的发展将如何更好地与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对接?

姚英学:哈工大与深圳市合作办学,尤其注重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哈工大(深圳)的学科专业设置,一开始就强调一个原则,要将哈工大的优势学科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这几年我们招生情况比较好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招生专业的设置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非常紧,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学生和家长也比较认同。

另外,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哈工大(深圳)紧密结合周边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需要,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我们组建了诺奖实验室,在信息领域与鹏城实验室形成了良好互动。正在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集群,以“一室两区”模式,将哈工大的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延伸到深圳来发展,再加上3个以院士为核心的重点实验室,积极对接深圳建设发展需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与香港高校的合作比较多,近期正在谋划与香港高校共建科研平台。

记者:7月28日,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奠基,国际设计学院的定位是什么?

姚英学: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是深圳“十三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深圳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具有成为世界领先大都市的独特潜力,这样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是创建新的设计教育机构的理想场所。在后工业化时代,工业产品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是深圳“双区”建设、“创意之都”未来发展的需要。

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的建设以未来性、开放性、国际性为特色,不仅具有地域特点,还融入了合作双方各自的文化氛围。我们的合作伙伴苏黎世艺术大学有一个理念:在新时代,艺术想要走进生活,就一定要借助工程。而哈工大(深圳)也在寻求一个艺术和设计水平都强劲的伙伴,逐步提升工程艺术水平,两者强强联合,必将会在工业体系、产品、环境等设计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让工程艺术与本地强大且富有创新的产业相联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国际设计学院建成后,将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设计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科技+艺术”相结合的全球化教育平台,形成人文、社会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办学体系。哈工大(深圳)要把国际设计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硬件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办学特色的一流国际设计学院,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可持续增量,为深圳加速设计产业发展、建设“设计之都”提供有力支撑,为中瑞两国教育合作再上新台阶做出重要贡献。

记者:国家提出来新工科建设,哈工大(深圳)在这方面将有怎样的作为?

姚英学:学术领域在不断拓展,工程也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发展学科。在哈工大(深圳),我们结合传统工程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计算机、金融、数学等学科,专门设立了大数据班。接下来还将在健康领域布局,发挥哈工大在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推进医工学科交叉融合,让工程技术更好地服务医学,拓展医学健康等新兴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