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暑期社会实践】须留工大,志气南推——建筑学院“筑梦工大”实践团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18 19:43:30 4043

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宣(图、文/建筑学院“筑梦工大”实践团全体成员)2019年7月13日至7月2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的“筑梦工大”实践团,在林晓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哈尔滨进行为期9天的“追寻工大历史,感悟工大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带领实践团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哈尔滨各处纪念馆以及哈尔滨的地标建筑及场所,通过参观实践,追溯红色记忆,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追寻工大历史 感悟工大精神”主题活动,并通过将校旗传递到各个地方的方式,体会哈工大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

1、参观校本部两个校区及建筑学院的重点地标及实验室等,让同学们追根溯源,回顾工大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百年的光明前景。

2、对哈尔滨的地标场所进行实地调研,感悟哈尔滨的城市发展。

3、参观哈尔滨红色纪念馆,学习先烈事迹。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须留工大,志气南推

秉持着“追寻哈工大历史,探寻哈工大传统”的目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前往了本部两个校区及建筑学院参观。尽管出发前已在遐想本部的美好,溯源来到此处仍被这历经百年的建筑群震撼,连同她那悠久的历史、严谨的校训精神,也一并震撼着我们。

主校区是第一站,位于哈尔滨道里区,为哈尔滨的核心地带,从校门望去,校园内部平旷通达,校园风采尽展无遗。进入学校的大门,便可见到“哈工大星”。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而“哈工大星”正是为了纪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工程建设中所做的突出贡献,而命名的一颗在1996年被发现的小行星。

我们跟随着在工大的地标性场所进行参观,感受工大的历史宏远,时刻为自己是一位工大人而骄傲,“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仿佛在蓝天隐现。想起来当年的哈工大八百壮士北上,科技报国。当年就是这八百壮士将这八字校训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如今,这八个字传递下来的不只是工大精神,更是责任与担当。

毗邻于主校区,不远处就是我们“三校区”——建筑学院,即为胜负美名的土木楼,由风格典雅的折衷主义建筑为主题,显现着工大的历史渊源。这一段时间,我们就在这所建筑生的象牙塔里度过,从它小小的窗窥视整个哈尔滨以及整个环球。走进土木楼,历史感迎面而上,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围着建筑二字,却又不乏对人、对大学、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这是历代工大的学子的理想之地,在为国家的建筑与城市的严谨美仑的人生理想而前进。二校区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实验基地,我们所参观的建筑学院下辖的几所实验室,规模之大,设施之全,让人对此高山仰止。面对这些一流的实验设施和条件,我们感受到的是国家赋予哈工大的使命,同时也落在每一个工大的学生的肩上,我辈需勤勉学业,不负使命。

通过此次前往本部学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追根溯源,回顾工大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百年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一校三区携手并进,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梦做出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像哈工大一样,始终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铭记责任、励志成才。愿大家共勉之,砥砺之。

北国寻踪,踏迹冰城

我们首先前往了南岗区博物馆。南岗博物馆位于联发街1号,原是中东铁路总稽核馆邸址,以绿色和米色为主要配色,府邸形状新颖。馆内藏品记录了南岗区的发展历史,古老的手绘地图与俄语标注向我们无声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老的文件纸张边缘都是岁月的痕迹,中东铁路时期的装饰别具风格,多个国家宗教的交融也有迹可循。

在参观南岗博物馆之后,我们前往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这里的参观更加自由,有许多古人使用的器械物品,将这里曾经盛行的捕鱼文化和鹿文化等展露眼前。在参观博物馆之后,我们前往了哈尔滨城市规划馆。这座宏伟的欧式风格建筑从外观上便震撼人心,内部层高较大,给人以严肃感与历史感。市规划馆中的资料更加深入且丰富,纪录片的展示让我们仿佛真正走进了那个兴建铁路的时代,庞大的城市模型与地标建筑模型的展示引人注目。在前期对展馆的参观之后,我们前往了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哈尔滨大剧院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实际的感受中体验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文化中心岛内,建筑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整个流畅的曲面设计让人感叹,其中黑色的窗与装饰部分又为整个设计添上了不羁的风格,窗外的曲面设计恰好能反射阳光进入室内,使人在室内也能享受到自然光,创造了节能环保新模式。剧场内部采用多岛式看台的流线造型与建筑外部造型的整体风格统一。内部看上去有些像木屋,又给人以蜂巢的感觉,置身于建筑内,让人联想丰富。 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在不断修缮中受到拜占庭建筑风格以及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整座教堂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让我们都为其雄伟细致之美而感叹。紧邻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是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的中央大街。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行走在由方石铺成的中央大街上的队员们深切地感受着这条汇集了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等艺术风格的艺术历史气息。

  走访这些地标场所,不禁让我们感悟在中东铁路通车后,作为东方连接欧亚铁路交通的枢纽,哈尔滨迅速成为了远东地区重要的城市,而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下,整个城市也呈现出完全不同于现代城市的独特风格。在观察和学习中我们也努力培养锻造自身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作贡献。

纪念无声,岁月留痕

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跟随组织前往了三个承载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分别是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与革命领袖纪念馆。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感受东北自“闯关东”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整个东三省的抗日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脉络,还希望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能在此行中,学习先烈事迹,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曾是日军犯下细菌战、人体实验等反人类罪行的见证之地。新建于此地的纪念馆是对731侵华日军部队犯下的罪行的见证,是对731部队荼毒生灵、残恶至极、惨无人道的行为的揭露。它像一个历史容器,将尘封的过去展露在人们面前,告诫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进入纪念馆,厅堂内光线暗淡如两堵威压过来的黑墙,让人顿生窒息之感。墙壁上的文字以及纪念馆内的雕塑仿佛向世人无声地控诉一切。从陈列馆走出时,仿佛一个出死入生的过程,洞口处的光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仿佛人们对自由和光明的强烈向往。重新回到地面,来到室外广场,来之不易的和平重现眼前,更加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团员们通过建筑经历了一段历史,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对祖国的爱和对革命先烈的尊敬更加深沉。

在随后前往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内,我们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和纯粹生命的感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和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千千万万。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无助的哀嚎,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穿越历史的伤痕来到我们的面前,在心痛与辛酸交揉中明白是红色年代的血泪,换来的今日洋洋盛世。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将永远激励华夏儿女为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自强不息,砥砺前行,不负使命,让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最后前往的革命领袖纪念馆是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各领导集体前往哈尔滨视察时的工作与居住场所。目前保持了毛泽东主席1950年视察黑龙江时工作和居住的原貌,以及周恩来、刘少奇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黑龙江时用过的实物。整个陈列突出了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操。

历史的厚度在层层加厚,历史的风貌依旧,历史中的血泪,永不遗忘。

我们这一代,或将是生活在黄金年代的人,从封建社会,渡过近代,直抵现代文明的和平昌盛,战争年代我们的祖先尚未屈从于任何人,今日的我们更应挑起时代的旗帜,立于潮头,沉潜而行。

11.jpg

1.jpg

一校区 校训石及图书馆

10.jpg

革命领袖纪念馆

2.jpg

 土木楼 建筑学院

4.jpg

‍参观南岗博物馆

5.jpg

哈尔滨规划展览馆

3.jpg

‍二校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6.jpg

黑龙江省博物馆

7.jpg

哈尔滨大剧院

8.jpg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jpg

东北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