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深圳特区报:哈工大(深圳)理学院副院长宋清海——超材料世界里的追“光”者
发布时间:2018-08-17 14:25:31 20332

1.jpeg

宋清海在实验室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文 邢峻豪/图

清晨7点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静谧祥和,从校门直行而后斜穿过一个小公园,理学院大楼就矗立在东南角。

记者如约来到宋清海教授的办公室,他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宋教授说,即使没有采访,通常这个时间,他不是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就是已经到了实验室,他喜欢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安静地做一名超材料世界里的追“光”者。

归国发展:追随老一辈科学家脚步

国内科研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虽然身在美国,可是宋清海和妻子肖淑敏都希望追随普渡大学校友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脚步——“回国!”这很快成为夫妻二人的行动。

2011年,从美国归来的宋清海夫妻二人受到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邀请,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母校复旦大学。可当宋清海受邀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时,那一排大字深深触动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这不仅是航天学院的精神,更是哈工大精神。”在宋清海的主张下,夫妻二人毅然投身哈工大;次年,又应哈工大深研院的需要,双双南下,携手来到了创新之都深圳。

“我喜欢深圳的氛围,来到这里就开始琢磨:如何针对重大问题、针对国计民生,将微纳光学领域的研究紧密结合深圳的需求?”不断思考,为宋清海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并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微纳米光子学器件的设计、制备、表征,并探索其光电子应用。

虽然彼时哈工大深研院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微纳光学领域仍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甚至连实验室都需要挤在其他学院,直到新科研楼建成,实验室建设终于步入正轨。宋清海和其他同事们,如燕子衔泥般,耗费数年心血,从零起步,搭建起了一个科研能力比肩世界前沿水平的科研平台,并最终建成“‘微纳光电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产业结合:推动科研问鼎世界前沿

宋清海表示,“作为现代光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非线性光学对激光技术、光谱学的发展以及物质结构分析等都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的超材料研发才更具针对性、实用性。”作为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深圳集聚了微纳光电领域的庞大专家团队,拥有浓厚的产学研氛围,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应用前景:光纤计算机、半导体计算器、光电材料、激光显示、VR/AR……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都能在深圳觅得踪影。

数年躬耕,带来的是累累硕果。“微纳光电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以航空航天为依托,瞄准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在光学、光电材料以及微纳器件等学科方向上,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实验室获多项省部级、市级科技奖,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为科研纵深发展夯实了基础。

宋清海坦言,“一个人的理想,最开始有一部分并不明确,像一块原石一样,需要不断打磨,才能慢慢地看到内心的那块玉。”他坚信,持续在基础学科上推进,深圳有能力将产学研推向一个非常先进的领域。

琴瑟和鸣:科研理想成爱情保鲜剂

无论是见诸国际期刊的百余篇论文,还是获得授权的数十项海内外专利,肖淑敏的名字永远和宋清海紧紧连在一起——从复旦大学到美国普渡大学,从哈工大到哈工大(深圳),从恋人到夫妻,从学生到教授,这对科研伉俪始终并肩战斗,不断发挥其专业背景优势,在交叉学科领域推陈出新。

“我的部分偏重光学物理、她是材料制备,属于‘接力跑’。”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宋清海身兼数职,不仅带项目、授课,还担任着学院的管理职责,而妻子肖淑敏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工作压力也并不比他小。宋清海笑称,虽然同在一个学校,彼此学院的教学楼举目可及,然而想创造一次偶遇却是“奢望”。

没有时间卿卿我我,他和妻子却以不同的方式保持着爱情的温度。“科研圈的女生不一样,我俩比较一致,精神生活很丰富,清醒的时间几乎都被工作占了,家庭反而不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杂事的烦扰。”宋清海告诉记者,在一个人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根本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恰好,他和爱人都是科研道路上执着的“追梦人”。

暑假里他们更忙了。“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和普通教师的生活完全不同,享受不到这个福利。”宋清海开心于暑假里没有那么多的表格、会议、行政事务,终于可以安心地带学生做实验。“科研工作很辛苦,尤其是我们这两个组工作量很大,学生们经常是晚上8、9点才离开实验室。”可是宋清海更拼,几乎每天都是午夜才离开实验室。

与时俱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时代与时俱进,只有拥有最精尖的科研设备,才能够完成最精尖的实验。正如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平台建设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既要引进大师,更要建好大楼,相辅相成。”

宋清海直言,来深圳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实验室的建设经历和深圳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非常相似,有深圳给予的支持、有哈工大浓郁的科研氛围,一切从无到有。“在这里,我们能更快速地了解产业界需求,获得传统科研工作中得不到的信息,重要的是,深圳在相关配套制度方面非常优越,为科研工作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宋清海认为,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是深圳建立科研中心,成为东方硅谷的先决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带动产学研下游应用领域的突飞猛进。美国硅谷周边拥有的数量丰富的高校,是尖端科研成果诞生的地方。因此,深圳仍需一往无前,在大学建设、基础研究上继续加大投入;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吸引力度等,让基础研究者都能充分发挥才干,有体面的生活,在这里全身心投入研究,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而关于更远的未来,宋清海说,“科研,有了理想就走得下去。”

个人名片

宋清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光学博士学位。2007-2010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耶鲁大学、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月开始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工作,开展了对开放体系内光场调控的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阐明了“Exceptional point”附近的一系列现象,并推广了它们在微纳激光、微纳材料以及光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至今在海内外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160余篇。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1808/17/content_44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