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风采
深圳特区报专访张钦宇:圆梦“探火计划”,要给宇宙装上“电话”
发布时间:2018-06-22 15:41:02 13094

【个人名片】

张钦宇:哈工大(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空间通信、无线通信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哈工大及深圳市通信领域获得此项基金资助的第一人,同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还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等计划的资助。

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通信学报》等期刊编委。近5年,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部分与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暑假将近,张钦宇很高兴。

“对于做科研的人而言,寒暑假是最忙的时候,可以集中精力不受打扰,科研总结、方向设置、课题申请、项目申报都需要在假期里完成。只有这时,我才能完全属于实验室、属于科研。当然,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和项目‘死磕’,是我的日常。”来深15年,早已是深圳人的张钦宇始终保持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眼下,他和团队正在攻坚“探火计划”科研项目。

为了“折腾” 哈工大二代毅然南下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哈工大,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是我国大批航天技术领军人才诞生的地方,她凝结着数代理工专家的智慧和无私耕耘,张钦宇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哈工大二代”。

生于扬州、成长于哈尔滨,张钦宇毕业于哈工大无线电工程系,而后赴日本国立德岛大学,在工学部电子电气工学科完成博士学位。2003年归国之际,他毅然选择来深,投身于刚刚成立的哈工大深圳校区建设发展,扎根深圳15年,这里已成了张钦宇的第三个故乡。

在哈工大大院,他从小耳濡目染,“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早就刻在了骨子里。“记忆中,身为哈工大教授的父亲一直忙于工作,节假日也经常在外场联调,疏于和我交流。”直到长大,他终于懂得,父亲和大院里所有叔叔阿姨们的协作攻关、耐心的教书育人、科研上的一丝不苟,都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敬畏、对未来的责任,是一种坚持了百年的常态,所折射出的正是哈工大精神。而今,他也接过衣钵,走上了相同的道路。

在张钦宇所从事的无线通信领域,无论是科研平台建设还是资源成熟度,15年前的深圳校区都远不及哈工大本部,也不及国外。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来深?张钦宇调侃说,“源于我不仅勇于战斗,还敢于‘折腾’。”他补充道,“在国外的工作生活对我来说,可以轻松预见六十岁的生活状态,太无趣了。上世纪80、90年代,很多人有一个‘美国梦’;2000年时,很多人有一个‘深圳梦’,深圳接地气,每一天都是新的、有无限可能。当时,就想来深圳拼一拼,改变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

当年刚拔地而起的深圳大学城,一切都是崭新的,但是,对于科研工作而言,则意味着开疆扩土、从零开始搭建平台,凭借着年轻和热忱,张钦宇义无反顾,一头扎了进来。

成为深圳通信领域首位“杰青”

在哈工大(深圳),张钦宇一呆就是十几年。2015年,张钦宇凭借着深空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哈工大及深圳市通信领域获得该项资助的第一人,也成为深圳大学城自主培养诞生的首位“杰青”。

“我们平时所说的传输、通信,仅仅能够保证在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之内不失真。然而,从宇宙维度来看,以火星为例,近地点5500万公里,远地点4.2亿公里。在这样的超远距离背景下,进行星球之间的信息传输,就要依赖深空通信技术的发展。”

张钦宇介绍,无线通信是一个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大到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小到普通百姓接打电话,都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撑。张钦宇解释,在国家航天和宇宙探测中,深空通信技术或者说整个无线通信技术,就像给宇宙装上“电话”,作用举足轻重。

张钦宇团队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正在攻关的深空探测、深空通信等相关技术,或将在未来的火星探测、载人登月计划中的获得应用。去年6月,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成立,张钦宇和团队又承担起了“数据探测和数据传输”等相关项目研究。

“对发达国家而言,航天不仅代表着国家综合国力,也体现着国家意志,还能保卫国家安全,排除隐患。”然而,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工程计划涉密,长期以来,张钦宇等大批科研人员始终默默无闻,不为外界所知。

深圳研发中心战略地位凸显 形成“硅谷元素”

大学城深耕15载,张钦宇亲眼见证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里充满活力,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来到深圳的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加速轨道,和世界竞争,否则就会被抛弃。”张钦宇表示,深圳大学城三校联合的机制,高起点、高定位,让师生们自然而然地站到高点上,获得全球性思维。加之,南方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校在深发展壮大、企业资本给予强大的产业支撑,极大推动了深圳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技术成果转换产业链更加成熟,深圳正逐渐走向研发中心的战略地位,“硅谷元素”日渐凸显。

时下,军民融合成为热点,张钦宇对深圳充满信心。“在整个产业链中,通信、信息所涉及的产业链条非常稳定,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航空航天事业,到国民经济主战场,无线通信技术始终起到关键作用。”

他表示,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渗透了信息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控制、机电、AI人工智能等都需要无线通信的支撑。深圳在这一领域具无可比拟的优势,政府政策与服务、民间资本推进、科研技术攻关齐头并进,产学研互通,让军工科技插上了民用发展的翅膀,必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看惯了凌晨“黑灯瞎火”的大学城

“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如果说科比之问代表着勤勉,那么,张钦宇堪称“劳模”,他说,“凌晨,实验室外都黑灯瞎火的,异常安静。”

张钦宇自诩为“夜猫子”,经常是实验室里最后离开的人。可熟悉的人知道,那是他留给自己静心思考的时间。作为一院之长、数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同时参与若干个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课题,还承担着教学任务的张钦宇,时间只能从休息里挤。“只有晚上才能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些项目上的事情,还要看一些专业书籍和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构思下一步的科研方向,指导团队该做什么。”

学生们经常和他一起鏖战到凌晨,偶尔会“蹭”一顿夜宵打牙祭,顺便“惩罚”一下他在实验室里的“严苛”。

“哈工大有一种魔力,来到哈工大的师生,都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负责、严谨朴实的作风。”张钦宇说,处在这样一个团体中,深感重担在身,丝毫不敢懈怠。他坦言自己十分享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觉得要做的还有很多。而更让张钦宇开心的是,深圳汇聚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让学生们大展身手。

扎根深圳十余年,张钦宇幽默地说,自己成功“躲开”了几个最佳的买房时机。他希望政府采取更多举措,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对于自己简单而充实的大学城生活,张钦宇感到踏实而满足,“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天上飞的这个空间站、把人送到月球,都有我们的一份力量,那就是我们的骄傲和无上荣光吧。”

文章链接:https://www.dutenews.com/p/13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