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深圳精神
【人物通讯】视觉工大 界面人生 ——走进视界工作室社长2016级本科生丁一平的摄影世界
发布时间:2018-03-16 16:33:14 9533

哈工大(深圳)宣(高原、向碧霞、常溪/文 丁一平/图)“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说,照相机就是一本写生簿,捕捉即时灵感的工具,你要在瞬间对你所看到的一切提问并做出决定,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却也需要你集中精力、训练有素、敏感并有几何构图的美感。

跟随大师的脚步

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丁一平,是布列松的粉丝,是一名公认的摄影发烧友。丁一平现任校区视界工作室(学生社团)的社长,曾获得校区二等奖学金和2016年度“三好学生”称号,但更多的人认识熟悉他,是因为他拍摄的一系列校园美图。

丁一平自从高中接触摄影,相机就成为了他最好的玩伴。他将手中的相机当做“写生簿”,记录着校区的春夏秋冬,记录着自己的成长故事;用精致的图片,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高中的一次运动会上。我用自己人生的第一台单反相机——佳能600D,给学校运动会做活动记录。”丁一平回忆初次接触摄影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摄影,他就被单反相机的机械感深深吸引了。“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相机内部高速运转的零件声,能给我带来一种兴奋感。”丁一平认为,摄影对于他来说,不只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一次对回忆的再创作,也是给自己的生活增加多一份快乐。从开始学习摄影到现在,丁一平尝试了很多摄影风格,静物如花草、建筑、风景;动态如人像、活动等。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微距摄影。说到微距摄影,丁一平开始有些滔滔不绝了。“第一次仔细看花蕊草尖的一瞬间,我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那些只有几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的东西,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启动“365计划”

作为校区第一届本科生,丁一平带着他的单反相机,从家乡浙江省嘉兴市来到了哈工大(深圳),并用相机记录下了他在校区生活的点点滴滴。

丁一平告诉笔者,他正在进行一个名为“365计划”的行动——每天都要拍几张照片,把想看的、想走的、有意安排的、无意间捕捉到的,都拍下来,记录他在哈工大(深圳)一年365天的学习和生活。“2016年12月9号是我‘365计划’开始的第一天,我拍下了这个特辑的第一张照片。”他炫耀着分享自己QQ空间中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那天下课在校区荔园小路上拍的。树干是绿色的,树叶是绿色的,土地是绿色的,就连荔枝树叶间透过的太阳光都是绿色的,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丁一平说道。“365计划”目前已经进行了到第二年了。“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校区的风光、老师同学的笑脸、社团活动的花絮,而且在里面加入我自己的创意,并认真做后期调色。”他低头翻看自己的相片,如数家珍。

丁一平一直关注新校区的建设,在过去一年,他经常利用高楼窗户拍摄新校区建设工地,默默地做一名新校区建设的记录者。“看着新校区从一片黄土地到如今基本完成了楼宇建设,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我特别想给我家人看,跟他们说‘看,这是我的大学’。”2018年,他还想尝试更多,在不断的尝试中形成自己独到的摄影风格。

带着相机走世界

“其实,我对各地的建筑很感兴趣。”丁一平说,他带着他的相机走过很多城市。在他眼中,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代表了各自的文化,带着每个城市强烈的风格。比如广州,既有欧式风格,又有岭南风情;比如上海,上海外滩现代都市的繁华五光十色,让人目不暇接。相比这些大城市,他更喜欢他的家乡,那个夹在上海市和杭州市两座大城中间的嘉兴——安静,闲适,没有大城市的烟火气,就像水墨画一样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冬天下了雪之后,嘉兴整座城市都是静的。仿佛人们都不忍心打扰这一份宁静。灰白的天空连接着瓦片上的残雪,整座城,仿佛都睡了。

而深圳,丁一平觉得深圳太大了,大得让人来不及背着相机走遍每一个大街小巷了,但是他喜欢深圳,喜欢深圳的包容和开放,喜欢深圳的蓝天和大海。他喜欢在深圳拍下那些人们并不在意的风景。他拿出了一张深圳路边拍摄的野花图。“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是躺在地上拍的。”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当天的情景。对于想学习摄影的同学,丁一平建议大家多借鉴成名摄影师的构图、调色和背景风格,还可以在摄影开始之前,准备一份策划案。“我在读书月那次拍摄,只有几张照片,我的策划案准备了五六个小时。”丁一平回忆去年给校区拍摄读书月摄影专题时讲到。

“我喜欢摄影,也很幸运自己能接触到摄影。摄影最重要的,不是拍出几张相片,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热爱,发自内心的喜爱。”丁一平最后讲到这里,眼睛闪着光。

丁一平摄影作品:

校区风景

校外平山村

花.jpg

微距摄影

全景摄影

我的365.png

丁一平的“365计划”摄影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