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深圳教育网:哈工大(深圳)赵毅教授团队创新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13 16:57:09 4503

公选课教授将大量精力放在教学以外的科研上,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不上心,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这在研究生阶段是常见现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赵毅教授教学团队,抓住《应用随机过程》的课程目标,改良其课程内容和讲课方法,将一门无人问津的公选课打磨成精品课程,受到学生的集体点赞,并通过推广《应用随机课程》的课程建设研究方法,令“基于数据驱动反馈的翻转课堂在线化模式研究”于2016年1月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课题,其“《初等数学之美》好课程开发”也于2015年成为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教授研究公选课成为“慕课”达人

《应用随机课程》是一门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大概分布,并对此现象进行数学描述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分布广泛,从日常的车票预售系统至科技产品的稳定性等均有涉及。但这门课的难度也一直让学生头痛,“随机过程随机过”,是5年前赵毅的学生们对《应用随机过程》的评价。

赵毅对《应用随机过程》课的探索始于2013年。此前,作为主讲的他发现尽管自己备课、讲课很卖力,选课的人数也很多,但学生课下问不出问题,期末考试的通过率也不高。他在学生中展开答疑辅导、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课程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没什么帮助;课程结合专业问题的应用案例少,学了也不会用。

赵毅发现这两个问题具有典型性,以这门课为突破,转变《应用随机课程》的授课方法,他开始探索为其他研究生课程提供参考的可能性。2013年5月29日,团队将“《应用随机过程》课课程建设研究”申请成为哈工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年1月“基于数据驱动反馈的翻转课堂在线化模式研究”获批成为30个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课题之一。目前,已录制的5个慕课视频正在学校网站上线。此外,赵毅团队的“《初等数学之美》好课程开发”也于2015年成为深圳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为学生“划重点”反向设计课程内容

在创新课程建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赵毅借鉴了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普遍采用的基于目标产出的课程设计方法,他根据目标需要,反向设计内容,以使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彼此协调。该设计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实际应用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能够形成一个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的学习体系。

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公式背后数学原理的讲授,忽略了公式、定理的应用。新改革的内容辟出适当空间用于补充案例,这些案例随着前沿问题的变化而变。赵毅团队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删减了原有教材的知识内容,突出与相关专业密切相关的公式、定理的学习,忽略与各专业交叉重复的内容,使调整后的知识内容更精炼,学习方向也更明确。

他们仿照知识图谱的样式打破了教材传统的单元章节模式,改为网状的知识板块、知识点布局,知识点是构成知识模块的最小的不可分割部分。他们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类,并分别予以标准,从而明确各知识点对于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贡献及程度。

高校也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目前已在中小学和本科课堂中广泛开展,但在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鲜有采用。赵毅团队把翻转课堂引入研究生课堂,翻转课堂可以简单理解为把学生的课下学习与课上学习颠倒过来。他在课题中根据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结合应用随机过程课实例,设计了研究生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包括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与测评三个环节。

在课前学习中,学生通过学校为课程学习网站上的教学资料学习基本知识,完成教授布置的每单元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做一些针对性的诊断性试题。课中学习需要老师先讲解知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再由各组学生汇报案例问题解决方案。老师针对学生共同出现的疑难问题答疑并勾勒相应的知识图谱。学生汇报时,各小组组长先汇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问题解决方案,各小组再交叉进行讨论,并做出评价。在课后学习与测评环节,用学习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课上表现和课后参与程度,各组根据课上讨论完善案例解决方案完成课后评测。